转自:辽宁日报
吴丹
塔沟村村落布局考究有制。辽代时期先选址建塔,后建寺庙,逐步扩大形成村屯。塔建在村屯西北,两侧有九龙山溪流,村民依水而居,自然形成V形的街巷格局。而在这些民居里,不乏别具一格的清代老宅。
“嫂子在家吗?”村党支部书记张俊信边打招呼边带领记者走进村民银宝珍的宅院。63岁的银宝珍应声走出房门,向记者讲解:“这是原汁原味的老宅,木料上带花纹,至少有300年历史了。”
跨过高门槛步入门内,另有一番乾坤。“你看这门非常有特点,没有合页,都是榫卯轴,还挺沉的。我们申报传统村落,老宅是很重要的一个得分点。”因为常有人慕名来村里参观,张俊信介绍起清代老宅头头是道,俨然一位导游。
“住起来很舒服,冬暖夏凉,夏天这屋满是清凉,冬天满炕都是阳光。”嫁过来住了大半辈子的银宝珍自豪地说,“这个屋子给我万金也不换。”
老宅院分布在塔沟村塔沟屯和西塔屯,属于典型的辽西地方囤顶轧筑房,朝向一般坐北朝南。跟常见的东北民居布局差不多,五间房的中间进门就是灶台,连着屋里的火炕。七间房的有中间进门就是灶台的,也有在两边修有锅台的。从建筑结构上来看,这些老宅始建于清代中期,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建筑形式,粗梁抱柱囤顶式,门厅北门上部供有祖先牌位。这里地域面积充足,几乎没有四合院,清代辽西建筑特色被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
从辽西囤顶到“北京平”式,塔沟村民居建筑样式的变化体现出这里人们的适应生存能力,依山傍水,就地取材,从简到繁,世代传承,体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融合。
下一篇:天文学家观测到真实“星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