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的成员,正在筹备第四次社团章程修订,主要计划是增加捐赠资金的使用事项。本月初,这个挂牌于2007年5月的大学生公益法律服务社团“西政法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成人礼”——来自134名往届“所友”的10万元捐款。
18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共有19期、574名大学生陆续参加西政法诊,累计为求助者代写各类合同、起诉状、劳动仲裁申请书等法律文件2959次,为农民工、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公益代理诉讼案件231件。
法学生“最难进的社团”
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社团招收新生,西政法诊主要招收二年级、有一定法学基础的大学生。
2023年10月,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朱雨慧读大二,经过简历初筛、专业笔试、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层层选拔,成为法律诊所第18期学员。通过3个月的法律基础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培训,她成为法律诊所劳动行政组的一员。
这是所有想进入西政法诊的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当年法律诊所是最难进、面试最严格的学生组织。”西政法诊首任指导老师徐昕说,他当时担任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与时任校团委书记敖山等人共同推动成立了西政法诊,希望通过对法科大学生全方位指导、选拔、培养、实践,“造就优秀的法律人才,帮助更多人实现更多正义”。
“有太多人需要法律帮助,这是个巨大的需求;又有许多法科生希望从事社会实践,这是个巨大的供给。”在当年的授牌仪式上,徐昕对师生们表示:“这是一项正义的、平凡而崇高的事业,这一主题可以概括为——所有人的正义。”
如今,西政法诊办公室的墙上,依旧挂着这六个大字,由我国著名诉讼法学家、时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徐静村题写。
西政法诊的发展历程,确实在践行这一宗旨。在他们经手的维权案例中,帮助农民工、妇女等群体维护权益是最多的,占比约为83%。
2024年年初,52岁的钱女士通过“西政法诊”微信公众号联系上法律诊所,她在工地工作时不慎挤伤手指,用人单位拒绝承担责任,因为不懂法律知识,她只能根据在网上搜索到的信息提起劳动仲裁,当地以超过退休年龄为由未予受理。
朱雨慧等劳动行政组成员与当事人接触后,发现相较于一般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该案因当事人受伤时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而比较特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超过退休年龄后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常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在当事人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维权难度增大。
面对和母亲差不多大的钱女士,朱雨慧他们研究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法针对相关问题的回复意见、检索当地法院和仲裁机构发布的相关裁决,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帮助她与用人单位调解,为她争取到了2.3万元的赔偿金。
在法援案件中寻找青春价值
西政法诊不大的办公室中,两面墙上挂满了写着“公理之下,正义不朽”等文字的锦旗。
“这些锦旗都是案子结束后当事人送来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孙浩芃自豪地说,大学生从事法律公益服务,除了锦旗、感谢信,其他的酬谢都不能收。
西政法诊婚姻组遇到的案件以离婚纠纷、争夺抚养权纠纷等为主。“婚姻组选人首先要求专业,还要有共情能力。”婚姻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雨昕说,他们因曾经目睹过家庭矛盾纠纷,更能理解当事人的心情,希望通过婚姻家事法律帮助更多经历相似的人。
遇到被父母逼婚、索要彩礼或者遭受性骚扰事件的当事人时,除了向他们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婚姻组成员们会帮忙联系当地政府、妇联,为当事人寻求更多帮助。在学校的指导下,西政法诊与妇联系统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
2024年年初,在一家商贸公司运营团队从事视频剪辑的韦花花,通过熟人推荐拨打了西政法诊的电话,希望能够追回被拖欠的工资。韦花花入职时,公司为了规避劳动关系,与她签订了“名为劳务协议,实为劳动合同”的合同,在她被迫解除劳动关系后,公司仍多次拖欠工资。
韦花花的工作属于新业态,与公司的沟通、自己工作都在线上,想要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十分困难。孙浩芃表示,“认定劳动关系不是只依据是否有劳动合同,而是看人身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这三性的强弱”。
他们咨询了指导老师、仲裁员后,韦花花的案件当庭调解成功。
“这是最好的结果。”孙浩芃说,他们的目的是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实现“案结事了”。
韦花花也非常满意,受这群热心、专业的大学生的感染,她将所得赔偿以西政法诊名义为山区学生购买了书籍、通过公益组织在荒漠种植了梭梭树苗。
基于此案,朱雨慧和孙浩芃参加了模拟立法比赛,提出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建议,希望以青年视角促进相关法律完善。
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薪火相传
“这份捐赠更是法律人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推动法学公益事业传承。”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天福是西政法诊本次捐款的主要发起人。他说,捐款主要用于解决法律诊所在校学生公益法律服务中的交通、材料等经费,适度激励在法律诊所工作积极、表现优秀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责任感。
西政法诊民事综合刑事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明达说,已经从法诊“退休”的所友会定期邀请诊所的同学前往律所做业务培训,并为前往外地实习的师弟师妹提供诸多帮助,如协助租房、分享实习经验等。
徐昕如今已是知名刑事辩护律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我们的团队永远欢迎法律诊所的同学加盟。”他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据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8月,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已依托高校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400余个,6.2万名法律援助志愿者活跃在法律援助服务一线,为扩大法律援助供给、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代理过许多诉讼案件,但由于学生身份,西政法诊成员们并没有多少机会站在法庭上。
“学生们主要当幕后英雄。”现任指导老师、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讲师杨安丽解释说,本科生大四时,可以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证书,现阶段不能独自代理案件。
杨安丽透露,西南政法大学正计划与重庆市司法部门、法律援助部门一起联合创办法律援助工作站,让法律诊所的本科生们与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证书的研究生一起,以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相关案件的诉讼代理。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韦花花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德育教育润心 赋能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