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铁西区凌空街道爱心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以“培育一个、带动一片、温暖一区”的治理模式,让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在一串串置顶的电话号码里、在十年如一日的暖心帮扶中、在街头巷尾的“党员红”身影间轻松解锁。
“头雁矩阵” 激活红色细胞
爱心社区党委激活红色引擎,建立起“书记领衔+党员中心户+志愿带头人”三级头雁培育体系。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红色宣讲团”、开设“治理实训课”,重点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和群众威望的党员骨干。从老党员的“助老服务队”到退伍军人的“能人工作室”,从夏国芝领衔的“平安守望队”到居民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爱心社区已形成覆盖助老帮扶、应急维修、平安建设、矛盾调解等多领域的“头雁矩阵”,带动辖区13%常住居民成为志愿力量。
“十载春风” 书写爱心答卷
在老三院小区,73岁的党小组组长苑葳用十年时光诠释了“银发先锋”的坚守。她每月都定期陪伴患病老人孟阿姨去理发,而这把“爱心剪刀”剪出的不仅是清爽发型,更剪开了“一帮多”的志愿链条——在她的感召下,理发店主谭女士主动加入“爱心助老服务队”,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又有8名党员成立“亲情陪护小组”,将助老服务延伸至助浴、保洁、代购等生活全场景。如今,“苑葳工作法”已升级为“五必访”机制,即重大节日必访、极端天气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突发困难必访、特殊日期必访,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雷锋传人” 锻造匠心服务
“曾师傅,67号楼一楼的感应灯不亮了!”接到电话的曾昭聚拎起工具箱就往外跑。这位雷锋连退伍老兵将“螺丝钉精神”刻进骨子里,自费购置维修工具为居民义务服务。社区党委以他为支点,打造“能人工作室”,组建以退伍军人为核心的“匠心服务队”,李庆君、李勋等8名退役军人重披“志愿战甲”,免费为居民维修楼梯扶手、水龙头、声控灯、健身器材等,累计修复公共设施330余处,义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
“平安哨兵” 织密幸福网格
每日清晨,“平安守望队”的志愿者们都穿梭在小区楼宇间,以“巡、访、记、办”四步工作法,排查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纠纷,守护社区平安。今年以来,共调解邻里矛盾28件、消除安全隐患15起,受益居民6691人。在“头雁效应”的辐射下,爱心社区孵化出“法律明白人”“邻里和事佬”等服务团队,将98%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
“党群同心” 绽放治理新景
社区党委将治理成效转化为制度优势,借助传统节假日的契机,开展“团圆吉祥 喜迎新春”“邻里共建文艺演出”“粽叶飘香 端午安康”等共建活动57场,培育社会组织11个。从“带头人做服务”到“一群人做治理”,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让更多“苑葳们”从群众中走来,在服务中闪光,使居民满意度高达98.6%。
在爱心社区,一件件暖心的小事,是党群同心自然生长的“治理生态”。党员带头的“先锋红”、志愿队伍的“活力橙”、守望相助的“暖心黄”交织成缤纷的幸福底色,正以最温暖的方式书写“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答卷。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主任记者梁馨月
上一篇:他们用画笔定格幸福瞬间
下一篇:农业技术“打包交付”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