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初夏的村庄绿树成荫,月牙河穿村蜿蜒而过,中式礼堂内红绸轻扬,伴随着喜庆的鼓乐,一对新人携手走过红毯……这是津南区月桥文化仓的婚礼现场。
曾经的破旧厂房“变身”婚庆基地,新人可定制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婚礼场景。如今,这里月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70余名村民就业。
旧厂房变“金豆豆”,关键在于抓住了年轻人的需求缺口。同样一份闲置资源,往往有许多种盘活路径,而每一条路径,都对应着相应的市场需求。需求缺口越大,市场潜力越大、发展前景越好。从“缺口”突破,因地制宜引入新产业新业态,农村闲置资产开“新花”、结“新果”的同时,乡村的颜值与气质也将不断提升。
每一项需求,都需要配套的设施和服务。围绕这些需求“唤醒”沉睡资源,引入相应的业态场景,不仅村民受益,市民也能跟着“沾光”。在西青区王稳庄镇,赛达工业园区的闲置厂房成为直播带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前者为当地农产品推广提供了新平台,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后者通过鱼苗育种、生态养殖,实现生态与生产统一,为当地水产养殖注入新动能。“缺什么,补什么”。把市场需求与乡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闲置资产“华丽转身”,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乡村也将更加宜居宜业。
从乡村闲置资产中挖出“金豆豆”并非易事,让增量更优,还需“不走寻常路”。近年民宿经济持续升温,许多村子靠特色民宿“出圈”。闲置房屋村村都有,看到别人吃肉,有些村庄也按捺不住了,头脑一热就去效仿,可是装修千篇一律,游客体验不佳。同样是民宿,有的村子就能与非遗搭配,与赏花经济、冰雪经济等融合,让人流连忘返。
别人走过的路看似有迹可循,但跟风复制很难成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靠特色“出圈”,才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