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教育部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高校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必由之路。为此,湘南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产教融合、科创融汇,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针对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衔接不畅、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从2012年起,通过湖南省“十二五”“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试点、湖南省稀贵金属现代产业学院等10余项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开展改革与实践,打造紧密对接稀贵金属产业链的专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推动形成“产教科创四融合”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稀贵金属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提升行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示范。
坚持产业导向,聚焦“新工科”人才培养,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打造服务地方稀贵金属产业链的核心课程体系。湘南学院应用化学等专业办学20多年来,立足湘南,服务湖南,面向全国,主动适应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坚持产业导向,改革专业核心课程群,依托湖南省稀贵金属现代产业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实施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聚焦稀贵金属产业链人才需求在湿法冶金、质量检测、安全环保3个主要领域,打造“一院两专业三模块”核心课程体系。
坚持产教融合,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实施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构建“双教师制”项目式四级进阶型教学体系。学校核心课程实施校企“双教师制”案例式—项目式教学,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开展专题讲座,讲授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在稀贵金属生产中的应用,校企共建大批生产技术案例;构建“基础认知—技术应用—复杂问题解决—创新能力输出”四级进阶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坚持应用为本、校企合作,共建融产教科创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创新“产教科创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地方稀贵金属龙头企业共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平台;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结对组建创新学习团队,引导学生早进科研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创新团队、早进企业参加科研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以“双创”大赛、“挑战杯”、化学化工竞赛和“大创”项目等为抓手,多平台、多层次开展创新活动,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0余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合作全面深化。校企共同研发专利、成果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助推了稀贵金属产业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了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及以上平台18个;深化产教科创融合,每年组织300多名学生参加项目研究、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大创”项目13项、省级“大创”项目16项,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200余项;专业建设影响力凸显,在2022、2023、2024年、2025年校友会中国化学类一流专业排行榜中,湘南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连续3年位列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2023年、2024年、2025年并列排名第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业态势好、质量高,涌现出大批扎根地方稀贵金属产业的“湖南省劳动模范”“郴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优秀校友。
(叶丽娟 蒋建宏 陈俊)
下一篇:65载泥与艺的传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