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许盈
5月23日,首批26只浮动费率产品正式获批,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赫然在列,该机构也是券商资管阵营的唯一代表。根据发行公告,该基金拟由周云担任基金经理。
周云是名副其实的“老东方红”。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周云加入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总部,一待就是16年。如今,彼时的资产管理部已发展成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司,而他也从研究员,一路做到了投资经理、基金经理。
近日,周云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他的投资框架、投资见解以及对未来市场的看法。
关注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
周云的投资理念,深深根植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本质很简单,就是买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周云认为,真正的价值投资需要同时把握“估值”与“好公司”两个维度,关键是透过财务指标的表象,深入理解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
周云将企业的价值创造归纳为两种基本路径:一是通过分红直接回馈股东,这与市盈率(PE)的倒数直接相关;二是通过再投资获取回报,即新项目带来的未来利润增长。“因此,低PE必须与可持续的高分红相匹配,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他强调。
在周云看来,价值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它告诉我们无需预测股价,只要准确把握企业经营趋势,因为股价终将反映企业价值。”同时,他也指出了实践中需要应对的两大挑战,即对企业未来的预测充满不确定性,以及单纯依靠经营实现价值兑现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二级市场的独特魅力在于,股票既是企业所有权的凭证,又是可交易的筹码。”周云称,这个市场呈现出极其丰富的生态,人性的各种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有时我们能以低于一级市场的价格买入优质企业,但有时市场又会将未来多年的收益一次性贴现给你”。
为此,周云将投资目标明确界定为获取“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力求实现“剔除运气成分后的稳定盈利”。
他认为,成功的投资本质上是概率,需要遵循三个关键原则:一是建立逻辑自洽的投资框架;二是确保框架具备概率优势(高胜率或高赔率);三是对概率优势保持坚定信念。“满足这些条件后,坚持执行是关键。大数定律会证明,重复次数越多,就越能对冲好运气和坏运气带来的波动。”周云总结道。
构建低相关的均衡组合
“所有股票本质上都是周期股,区别仅在于周期长短不同。”周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非线性的,周期和趋势只是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表现。以新能源和煤炭行业为例,当前新能源行业的困境缘于2021年的过度投入,而煤炭行业近年来的超预期盈利则是因为2015年后市场对传统能源的过度悲观和投入不足。
在周云看来,市场周期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面周期,即资本回报的周期性波动;二是被市场情绪放大的价格周期。正如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一书中提到的,市场情绪就像钟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少停留在均衡位置。“在底部时,人们往往因为线性思维而低估业绩弹性;在顶部时,即使数据已经显示增长见顶,市场仍会执着于寻找可能并不存在的‘第二增长曲线’。”周云称。
谈到如何选择好公司时,周云表示,不同公司的质地差别巨大,但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会随着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市场情绪而改变。由于存在光环效应,好公司和好价格几乎不会同时出现。在周期底部的公司,往往会充分暴露自己的缺点。如果把公司质量标准定得过高,就很容易把底部的公司排除掉,而选中了周期偏顶部的公司。
“挑选最优秀的公司,这件事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包括我在内。”周云认为,更现实的做法是排除掉后50%、60%甚至是70%的公司,在剩下的标的中构建一个低相关的均衡组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投资的成功率。
周云在筛选公司时,主要关注两个维度:一是企业的价值观是否与他的投资理念相契合,包括市场竞争力及财务状况等;二是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行业由于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等原因处于艰难时期,考虑到行业整体的不确定性,即便看好相关公司,也不会配置过重的仓位。
2025年或是AI应用爆发元年
“展望未来,我对中国经济及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保持乐观。”在谈到对后续市场走势的看法时,周云如是说。
周云表示,中国的产业优势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在上升期,未来中国企业出海可能会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他指出,中国的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管理创新方面也有诸多成功案例。过去,中国企业出海依靠成本优势,现在在同等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模式已具备竞争优势。
在政策层面,周云特别关注了一些重要转变,比如“反内卷”相关政策的出台。他表示,中央加杠杆的本质和此前有很大不同,本轮政策重点在于清理隐形债务、化解房地产风险,同时对制造业推进以能耗和碳排放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资本市场方面的改革也已启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升资产质量至关重要,未来股市有望真正成为存量财富的载体。
以长远眼光来看,周云认为,2025年可能是人工智能(AI)应用爆发元年,“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催生全新生态一样,AI将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变革”。他表示,10—20年后,AI和机器人可能成为主流劳动力,光储技术让能源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在投资层面,周云认为AI应用层蕴含着更大机会。随着算力成本持续下降,基础模型能力提升,未来AI的竞争壁垒可能在AI之外。他特别看好具有场景卡位优势的企业,“包括垂直数据公司和IP资源公司等,虽然具体形态难以预测,但值得提前布局”。
本版导读
利率降至“1字头”
搬家存款转战大资管 2025-05-28
助力“双碳”战略落地见效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