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睿 济南报道
钻石与黄金正上演一场“冰与火之歌”:在国内金饰价格时隔几天又重返千元大关时,钻石价格却“冷”得瑟瑟发抖。国际钻石交易所(IDEX)官网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全球天然钻石价格持续下滑,较难延续向好趋势。
黄金店铺门庭若市
钻石店铺相对冷清
近日,记者走访了济南多家商场的钻石品牌店。在济南泉城路某商场,可以明显感受到,黄金店铺门庭若市,而钻石店铺相对冷清。
某钻石品牌店店员告诉记者,“这几年明显感觉到钻戒没那么好卖了,现在业绩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
“钻戒感觉有些华而不实,既不能保值,又不能像黄金那样流通。”正在和男友挑选钻戒的孙女士表示,“但长辈们觉得结婚还是需要买‘三金一钻’,有一个仪式感,所以来这里逛逛,想挑个不那么贵的。”
钻石品牌商的业绩数据,也反映出钻石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DR钻戒母公司迪阿股份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82亿元,同比减少32.01%;其主力产品求婚钻戒、结婚对戒,营收同比均降超三成。
周大福2025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显示,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中国内地)同店销售同比下降12.1%。此前,2025财年第三财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品类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0.3%。
业内人士分析,当下年轻人消费观念更趋理性与务实,消费更倾向于“悦己”而非盲目跟风。钻石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其情感附加价值,在理性消费浪潮中被重新审视;而结婚率的持续走低,也使钻石市场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培育钻石工业化量产
颠覆钻石稀缺神话
培育钻石的出现,正从根本上瓦解天然钻石赖以生存的“稀缺性”根基。这种在实验室中诞生的宝石,短短一两周就能生成5至20克拉的晶体,实现工业化量产。从国际行情来看,培育钻石的价格大约只有天然钻石的二十分之一。培育钻石已占据全球钻石首饰销售额(890亿美元)的20%。
市场的反应更为直观。据GIA的2024年度数据显示,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产量高达2980万克拉,中国以7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产能之首。“我们花了不到6000元,刚定制了一款1克拉的培育钻石戒指,和天然钻石几乎看不出差别。”正筹备婚礼的24岁女孩张瑜表示,她更看重饰品的装饰性和性价比,而非“天然”标签。
一家培育钻石工作室的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1到2克拉的培育钻石饰品很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大品牌的复刻设计款卖得非常好”。
这一变化直接冲击了天然钻石市场——2024年戴比尔斯不得不将毛坯钻石价格下调25%,试图挽回颓势,却未能阻止业绩下滑。此外,今年初,戴比尔斯还将其销售的大部分商品价格下调超过10%。
传统珠宝品牌也开始调整策略。周大福虽表示“暂不进入培育钻石市场”,但已通过关闭低效门店、开设“高店效”时尚店优化渠道;DR等品牌则尝试弱化“爱情绑定”,推出更多日常佩戴款式……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高阶天然钻石仍是稀缺品,收藏者不会因培育钻石而放弃传承需求。
持续价格战冲击下
培育钻戒价格腰斩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的价格战已严重冲击培育钻石行业的利润体系。过去两年,培育钻石价格跌幅巨大。在今年3月19日开幕的2025北京国际珠宝展上,有参展商介绍,2023年之前,一克拉培育钻戒零售价还在1万到2万元之间,如今已降至五六千元。
“很多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认知,还停留在‘廉价’层面,需要行业共同建立价值体系。”业内人士指出。
当“钻石恒久远”的旋律渐弱,一个更务实、更多元的珠宝消费时代正在到来。对行业而言,无论是坚守天然钻石的稀缺性,还是拥抱培育钻石的工业化,都需要重新定义“钻石价值”——毕竟在理性消费的浪潮中,唯有真正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冰与火”的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
上一篇:低碳环保热闹 浪漫一路吸睛
下一篇:让“山东智造”在迪拜夜空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