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不少项目,是我们‘三顾茅庐’引入的。”5月25日上午,在参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果展时,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在一幅呼和浩特中环产业园的照片前感慨。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中环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陆续培育引进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知名企业,是当地不折不扣的制造业高地。这个产业园从萌芽到成长壮大,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始终坚持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通过“上门招商”和“上门服务”,让一大批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生根。
在2022年6月的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列车发车仪式照片前,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停下了脚步。“没有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紧密协作,这个时间点肯定要大大延后。”该负责人介绍,在中欧班列(重庆)开通之初,货源从哪来始终是困扰班列稳定运行的最大难题。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推进,川渝两省市开始加速整合中亚、欧洲方向的贸易资源,不断强化货源共享、运力协同调配,为班列稳定运行提供了条件。
在参观成果展时,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袁昕被一组数据吸引:2024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货物贸易进出口达到4.05万亿元。而2000年,西部地区外贸总额还不到600亿元。
“落实国家战略,重要抓手之一是不断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袁昕说,2000年5月,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应运而生。25年来,西博会加速成长为西部地区对外交流合作的功能平台,有力助推了西部大开发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陕西客商周家民注意到,成果展单列一个篇章呈现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同时,又重点展示了西博会对于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平台功能作用。“这透露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在周家民看来,成果展既系统梳理总结了西博会的成长历程和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又展现出在当前外部环境风高浪急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我要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分享给海外客商,让他们看一看中国西部地区是如何一步步奋斗到今天的样子,看一看我们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姿态。”袁昕等人特意拿出手机拍下探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