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科曙光(SH603019,股价61.9元,市值905.72亿元)与海光信息(SH688041,股价136.13元,市值3164.12亿元)发布公告称,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云服务行业专家蒋国文认为,如果两家企业能够合并成功,将构建“芯片+整机+算力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蒋国文还表示:“两家企业若整合资金、人才、创新(资源),有望突破高端芯片,打造国产芯片第一品牌。”
上述两家公司自5月26日起开始停牌。
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的首起合并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简称重组管理办法),修改内容包括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明确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等。其中,完善锁定期规则是为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
5月25日,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就本次重组计划作出若干原则性约定。
根据《吸收合并意向协议》,海光信息将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是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后首个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交易计划。
对于此次吸收合并的原因,海光信息称:“(这是)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主业。”
“本次重组及正式交易文件需提交双方各自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海光信息称。
由于上述吸收合并,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将从5月26日起停牌。
“本次重组涉及事项较多,涉及流程较为复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海光信息表示。
“芯片+整机+算力”巨头呼之欲出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之间除了处于行业的上下游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交集。
第一,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早在2018年11月,中科曙光就通过竞拍的方式拿到了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光信息前身)的出资额。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曙光竞拍取得的海光信息股权需遵守其设定的转让条件,即“受让方需15年内不减持、不转让、不质押本次受让的股权”等。
同时,据海光信息招股书,中科曙光曾出具《不谋求获得或者参与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即中科曙光不谋求获得海光信息的控制权。
第二,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有人员交集。据中科曙光2024年年报,中科曙光的董事、总裁历军也是海光信息的董事。
此外,沙超群系海光信息董事、总经理,而在2011年1月至2020年4月,沙超群曾历任中科曙光技术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徐文超系海光信息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而徐文超早年曾历任中科曙光董事、董事会秘书、高级副总裁。
对于两家企业拟合并的计划,蒋国文认为,这意味着一家“芯片+整机+算力”的巨头呼之欲出。
蒋国文表示:“端到端打通,会让1+1>2。这主要体现在芯片和服务器整合创新、算力集群创新上。两家企业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生态,进行行业整合创新,这将产生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蒋国文进一步分析说:“两家企业可通过服务器和算力市场推广(芯片),带来芯片(销售)规模的放大。而规模效应,有利于提升芯片的成本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