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2025年5月23日-25日,由江苏省卒中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承办的“江苏省卒中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5月24日上午为大会开幕式。会议聚焦卒中再灌注治疗30周年成果、血管性认知障碍、人工智能诊疗等热点领域,吸引了全国数百位神经学科专家与学者参与,共同探讨领域内创新突破与未来方向。本次年会上正式发布了江苏卒中防治科普宣传口号:“嘴歪手垂说不清,立即拨打120;抗栓保脑加康复,更快回归到家庭。”
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卒中学会理事长徐运教授主持,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高鹏处长、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拥军教授、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先生和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周科峰教授发表了重要致辞,回顾了我国卒中防治体系的建设历程,特别强调了“溶栓三十年”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成就。领导在讲话中呼吁学界同仁要以多学科协作和数智化转型为重要抓手,持续提升诊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水平,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会议学术议程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内容丰富而紧凑。上半场由山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郭军红教授和江苏省卒中学会副理事长柯开富教授共同主持,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拥军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再灌注治疗30周年回顾》的精彩报告,系统总结了静脉溶栓技术从循证到实践的里程碑事件;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董强教授随后分享了《血管性认知障碍队列研究进展》的最新研究成果;陕西省卒中学会会长江文教授以《隐匿意识:神经重症研究的新视角》为题,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为神经重症诊疗提供了创新思路;辽宁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主任陈会生教授针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思考》提出了独到见解;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主任徐运教授系统介绍了《从TASTE系列研究见证中国创新力量》以及《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补充治疗-AIS全新疗法》,展示了中国原创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下半场由苏州大学张永红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万利教授联袂主持,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朱以诚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机交互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春风教授分享了《睡眠与卒中》共管的新理念;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周俊山教授就《再灌注时代的规范化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辉教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权威解读;最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敬伟教授以《溶栓三十年,奋进新进程》的精彩报告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大会通过多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在脑血管病与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就和创新成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卒中防治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提升江苏省乃至全国卒中防治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 蒋国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