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文物普查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5月20日,中央企业文物普查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普查总体要求,普查实地调查取得实效。国家文物局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普查通知,建立协作机制。会议强调,要以普查为基础,加大央企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活化利用,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要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法,完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能力。加强央企文物研究阐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景德镇瓷业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推进会召开
5月23日,江西景德镇瓷业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推进会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6个方面20项主要任务全面铺开,《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公布施行,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基金会成立在即,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落户景德镇,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一同突破年接待观众百万人次大关。下一步,将全面推进瓷业遗产系统性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筑牢文物安全底线,通过深化研究激活文物价值、强化文保单位教育功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擦亮"千年瓷都"文化品牌。
北京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
5月20日,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展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依托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大葆台遗址而建造。开馆同时推出常设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和临时展览“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基本陈列展示了一号墓(广阳顷王刘建墓葬)采用的“黄肠题凑”形制,北土汉邦、长乐未央、题凑礼藏三部分内容,以恢弘的王陵实景与丰富的物质遗存,多角度展现汉代幽燕地区的社会风貌。
山西
“屋檐上的文脉·让文物活起来”网络传播活动启动
5月19日,“屋檐上的文脉·让文物活起来”网络传播活动在晋城启动。活动旨在通过深度融合传播,聚焦山西古建中壁画、彩塑、匾额等,制作推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易于传播的新媒体产品,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山西在古建筑保护、传承、发展上的有力举措、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推动三晋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山东
山东省文物安全卫星遥感监测中心揭牌成立
5月22日,山东省文物安全卫星遥感监测中心在潍坊揭牌成立。自2021年以来,山东创新“卫星遥感+文物保护”模式,构建“早发现、早核实、早预警、早查处”的监管天网,拓展深化卫星遥感监测应用,建立卫星遥感监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未来,该中心将着力打造文物管理的数据聚集地,加强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数据库,构建多层次预警体系。
四川
四川省文庙保护联盟成立
5月23日,四川省文庙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德阳文庙举行。联盟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创新等方式,共同推动文庙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据了解,四川省文庙保护联盟成立后,将围绕开展四川省文庙保护专题调研,掌握保护现状,提出保护建议与对策;建立四川省文庙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组织文庙保护修复、陈列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提升保护与研究水平;加强文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等内容开展工作。
甘肃
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5月21日至23日,以“守护丝路遗产·锻造大国工匠”为主题的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的百余名文物修复领域的能工巧匠同台竞技。比赛设木作文物修复、泥瓦作文物修复、陶瓷文物修复、金属文物修复、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和考古勘探等6个竞赛项目,选手需要进行现场实操和理论笔试双重考核。本届赛事创新采用“竞训融合”机制,通过实战化竞技平台选拔培养文博行业高技能人才。
新疆
龟兹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近日,历时1年建设的龟兹博物馆正式开馆。龟兹博物馆位于库车市友谊路,设有龟兹历史文化基本陈列、龟兹佛教文化艺术专题、龟兹故城专题及两个临时展厅,展出文物700件/套,以“龟兹是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中心”为核心主题,按编年体通史脉络,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三大板块,结合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及文献记载阐释龟兹历史。博物馆的开放,将肩负起保护传承龟兹文化的使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