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一个个重大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为夯实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
记者走进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生产全新的TC136D充换一体纯电车。
铁辰智能准格尔旗新能源矿卡生产基地是当地“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的重点扶持项目,发展势头迅猛。其油电混动无人驾驶矿卡成功在新疆大型露天煤矿实现批量运营,已累计完成无人驾驶运输量超3700万方。
时下,内蒙古各地紧紧抓住施工黄金期,快马加鞭抢工期、赶进度,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奏响项目建设“进行曲”。呼和浩特市加快盛乐国际机场、S43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等工程建设。包头市锚定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目标,以650个重大项目、超6000亿元总投资、20%以上投资增速的宏大布局,在夏日赛道上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内蒙古通威硅能源绿色供电项目(新能源侧)配套220千伏接网工程近日实现成功送电,南京瀚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永磁电机企业今年扎堆入驻,稀土产业链加速延伸拓展、产业集群优势加速释放……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是稳增长的“压舱石”。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其中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位居首位。“今年,内蒙古积极储备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352个,总投资3.5万亿元,年度计划建设投资达到10092亿元。截至目前,内蒙古新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达到95%,已开复工项目3174个、开复工率95%,均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重大项目支撑下,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位居全国第4位,实现了“十四五”连续5年一季度“开门红”。
内蒙古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景图”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动力指引。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出系列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做好“实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坚定不移抓投资”等11个方面工作;今年1月25日,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要求,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必须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打好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的奠基之战;今年2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推进会,对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两会重点任务再安排再落实;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印发,架起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四梁八柱”。
拼经济,项目先行。内蒙古各地各部门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千帆竞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晶澳太阳能全产业链低碳示范基地项目现场,塔吊高耸、车辆穿梭,工人们在钢结构厂房内紧张有序地进行设备安装与管道铺设。这个总投资280亿元的重点项目正以“加速度”推进建设。
“项目占地2580亩,规划建设30GW硅片、30GW拉晶、30GW电池、10GW组件及光伏辅材生产线,并配套打造产学研融合的晶澳中央研究院。目前,B4组件车间已投产,生活区办公楼及部分宿舍已交付使用。”该项目现场负责人齐国梁介绍。
今年,鄂尔多斯市加快推进风光氢储全产业链发展,实施通威、晶澳、镕锂、华景等30项重点项目,围绕头部企业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产业链空白缺口项目。同时,积极推进“一基地三中心”和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国绒都”向“世界绒都”迈进。
当前,赤峰市正加速布局、全力推进以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风口、新赛道。远景零碳技术(赤峰)有限公司零碳氢氨项目推动风电、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系统建设,实现100%绿电制氢,奠定全球绿色氢能发展重要里程碑;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固体储热技术,建成我国北方首个零碳制造工厂……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离不开营商环境的“硬支撑”。
近日,项目单位在办理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配套风光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变更建设内容和投资时,由于企业对在线平台操作不熟练,包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一对一”帮助企业在平台申报项目,大大缩短企业申报时间,提高办理效率。
包头市坚持把推动“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审批事项简化、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审批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节能审查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备案类项目即来即办、当天办结。在审批过程中,所有项目实行“一口式”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各地持续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养分”:呼和浩特市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从1296项精减至405项;鄂尔多斯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市政公用服务“项目管家”机制;通辽市关注企业诉求,深化产业关联,确立300多项重点任务……
筑巢引凤,厚植民生。从如火如荼的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到纾困解难的助企靠前服务一线,内蒙古用一项项“硬举措”撬动项目建设“新势能”,绘就产业集群新图景。“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内蒙古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壮大、未来产业多点突破,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基蓄力。2025年内蒙古计划实施重点制造业集群项目725个,力争完成投资3200亿元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