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mel0211
Sui 基金会成功冻结了 1.6 亿美元被盗资金,暂时阻止了黑客进一步作恶。不过,在被质疑 “违背去中心化” 的舆论放大镜下,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 @SuiNetwork 基金会: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处理这笔钱?以下,提若干可能性:
当前的约束条件:1.6 亿美元资金被 deny_list 锁死,任何涉及黑客地址的正常交易都会被验证者拒绝。 要解锁资金必须:
1、白名单机制(绿色通道):通过 'transaction_allow_list_skip_all_checks' 跳过所有安全检查,Github PR 已关闭,但似乎是一种必然选择;2、硬分叉:直接修改协议规则和链上状态,是一种成本和代价都比较大的不得已之策;3、永久冻结:什么都不做,维持现状,Sui 完成一次意外 “通缩” 。
可能的解锁方案分析(仅供参考):
1)白名单机制 + 社区治理投票: 通过民主化方式发起链上治理投票:“是否同意按比例返还冻结资金?投票通过后,ui 基金会将批量返还交易加入 'transaction_allow_list_skip_all_checks' 白名单交易可以跳过 deny_list 限制,直接执行资金转移;
采用此种方案,看起来有了社区背书,基金会可以使用白名单超级权限,但 SUI 代币分布本来就集中,投票结果似乎完全在基金会控制之下,因此只是给 “中心化” 作,披上民主外衣;
2)纯白名单机制返还: Sui 基金会直接将返还交易加入白名单绕过 deny_list,按既定规则分配资金给受害者。
如此一来基金会会成为事实上的 “超级管理员” 会彻底摧毁 Sui 的去中心化声誉;
3)与黑客谈判,按比例返还: 目前 deny_list 已经堵死了黑客的自主作能力,即使谈判成功,执行权还是在 Sui 基金会手中,最后还是要动用白名单机制放行,谈判已经没有任何技术意义,若试图通过此举掩盖白名单行为,无异于用 “纵恶” 的形式掩盖真相;4)硬分叉直接修改状态: 发布包含状态修改的新版本客户端,并在协议层面直接重写冻结地址的资产归属,然后等待大部分验证者同意升级到新版本。
这样做类似于以太坊历史上的 The DAO 事件处理,可能会出现验证者网络的分裂风险,出现类似于 ETC 的坚持旧链的少数派,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被强行更改,虽然技术上很彻底,但对于一条新锐公链而言无异于玩火自焚,毕竟现在市场竞争饱和早已不是 2016 年以太坊面临的宽松环境;
5)白名单 + 第三方合规监管托管: 通过白名单机制将冻结资金转移给中立机构,寻求 SEC、CFTC 等权威监管背书,通过公开听证会等形式来执行决策。
这样一来,Sui 反倒成了 Crypto 行业合规的 “模范生”,虽然听着很扯,但是别忘了 Sui 团队前身是 Facebook 的 Libra 曾经就遭到监管机构围剿,如果 Sui 的事贸然中心化处理很难说不再被针对,与其再次遭遇围剿,不如主动投诚招安。
只是这样做,等于用政治上的合规性来遮掩中心化下的白名单机制,又避免不了一场舆论争议;
6)白名单 +DeFi 基金长期补偿机制 基金会可以开发新的基金管理合约,通过白名单将冻结资金转移至基金合约,并以生态的经济活动为该基金注入有效收益,让用户获得长期线形释放的锁仓增益;
这个策略的高明之处,把受害者转变成受益者,把维权对象转变成支持拥趸,本着当事人才有发言权的原则来平息无意义的市场舆论;但是,这只能算个复杂的经济治理方案,真正落实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
7)维持现状,永久冻结,通缩: 放弃添加白名单的想法,基金会不再做任何额外作,保持 deny_list 现状,被冻结的资产将永远无法流通,等同于 SUI 资产实现了 “通缩”。8)时间差套利策略: 长期搁置冻结资金问题,在市场失去信心、币价下跌时暗中吸筹,然后在最佳时机突然宣布全额赔付并解决问题。可以以技术复杂、治理困难、法律合规性等为由长期拖延,并同时利用市场的绝望情绪,在低位买入大量 $SUI 代币,等下一个周期或市场合适 Timing,在原本通缩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性全额赔付;
以上。
Note:以上可能性分析仅为发散探讨,具体等 Sui 基金会披露最终的解决方案,或者有其他更好的策略,大家可以评论区 “头脑风暴” 一下。
(转自: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