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记者从武威市人社局获悉,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量质齐升,着力培育家门口产业,吸引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市内输转8.27万人、同比增长13%,省内输转16.24万人、同比增长5.8%。
武威市“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保持全省第一位。9条重点产业链和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成长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拓展了就业空间。武威市把乡村就业工厂建在“三大产业带”上,全市建成乡村就业工厂187家,吸纳劳动力1万余人。大力拓展零工市场,建立各类零工市场(驿站)30个,推送就业岗位4.2万个,服务零工10.8万人次,助力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创新“互联网+招聘+直播”模式,累计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近6万人次。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扶持力度,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大项目,培育认定4个省级劳务品牌、5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8个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带动超10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指导目录,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年培训量达到2.2万人次以上。
武威市将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工、残疾人、脱贫劳动力等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通过基层服务项目、就业见习、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支持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每年组织30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未就业青年开展就业见习,支持10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1600余人,累计落实各类社保补贴4108万元。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增强就业吸引力,推动形成劳动力回流“归巢效应”。
上一篇:好物市集亮相大运河博物馆
下一篇:北方汽车产业“链”动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