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解密无声证言破译“死亡谜题”
创始人
2025-05-25 02:16:36
0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赵剑云 □ 本报通讯员         黄日深   她常年与尸体打交道。案发现场那些极易被忽视的细微痕迹,在她眼中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每一具冰冷的尸体,经过她的专业解剖,都能成为揭示真相的“无声证人”;17年间,她认真对待每一处现场、每一具尸体、每一位伤者,不放过任何可疑细节,在众多疑难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是梁艳,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法医,肩负着天等县十大类案件的现场勘验、尸体检验及人体损伤鉴定重任。2024年,梁艳荣获崇左市政法系统“十佳政法干警”称号。

冲破阻碍 奔赴法医梦想

  “找出真相,告慰死者;伸张正义,抚慰生者。” 这16个字,是法医职业的神圣使命,看似简单,践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2005年,电视剧《女法医》热播,剧中正义干练的女法医形象深深触动了正在桂林医学院攻读临床专业的梁艳,她暗自下定决心,毕业后要成为一名“为正义发声”的女法医。   2008年7月,梁艳从医学院毕业。当时,天等县人民医院急需临床医学岗位医生,父亲拿来报名表,亲戚们也都期望她从医。但梁艳却悄悄报名公务员考试,同年9月成功考入警队,在派出所短暂历练后,如愿成为刑侦大队的女法医。   不过,第一次出现场,面对尸体时,梁艳就呕吐不止。“第一次和师傅去现场,看到腐烂尸体的那一刻,尸臭味直冲天灵盖,我当场就吐了,连续两天吃不下饭,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梁艳回忆。但这并未让她退缩,她深知,案发现场是法医成长的最佳“练兵场”。为克服恐惧,她逼迫自己独自面对尸体、拼接残肢断臂、在解剖室吃饭……凭借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梁艳最终克服心理障碍,再次面对尸体时多了一份从容。   “很多人问我,大晚上独自面对尸体怕不怕?我也是普通人,当然怕,但我肩负为死者发声的使命,这份责任让我无所畏惧。”梁艳坚定地说。

首挑大梁 解剖彰显实力

  梁艳初到法医室,便跟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黄明练学习。黄明练从事法医工作20多年,沉稳谦和的工作作风让梁艳十分钦佩。那段时间,梁艳与师傅形影不离,一同出现场、解剖尸体、做鉴定。在黄明练的悉心教导下,梁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   2017年,黄明练退休,重担落在梁艳肩上。同年,天等县天椒广场发生命案。梁艳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发现一名盖着毛毯的男子躺在草地上,毛毯两侧血迹斑斑。尸体所处位置开阔且摆放整齐,许多人认为这是抛尸或第二现场,加之案发于凌晨,无监控和目击证人,案件迷雾重重。破案关键落在梁艳身上。   当时正值盛夏,高温下尸体恶臭刺鼻,现场环境恶劣。梁艳身着防护服,在38℃的高温中汗流浃背,她拿起柳叶刀从容地对尸体进行解剖。   梁艳解剖尸体后,根据骨龄鉴定和牙齿磨损程度推断出受害者年龄大约在40岁至45岁,为筛查死者身份缩小了范围。梁艳还通过解剖发现受害人致命伤在头部,而非胸部的伤口,头部疑似被砖石类钝器所伤。同时根据现场的血迹形态分布,认定此处就是原始现场,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方向。   最后,案件的侦破证明了梁艳的判断,死者年龄为41岁,办案民警在距离尸体不到15米处找到了凶器。这是梁艳首次现场解剖尸体,她的出色表现也让众人对这位女法医刮目相看。

细究真相 专业铸就传奇

  日常工作中,梁艳注重检验的全面细致,尤其重视对细节的观察与分析。现场勘验、尸体检验时,她从不急于翻动或冲洗,而是手持手电筒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细微物品与痕迹。在损伤程度鉴定时,她会细心了解案情、研读病历、认真检查伤者。正是这种严谨作风,使她的鉴定结论在众多案件侦破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6月,天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手了一起棘手案件,现场仅有一名受伤昏迷、倒在路上的老人,疑似交通事故所致。由于案件性质存疑,且现场既无目击证人,又缺乏公共视频画面等关键客观证据,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在这艰难时刻,重担再次落到梁艳的肩头。   梁艳反复观看现场及伤者照片,仔仔细细地观察伤者伤势,随后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法医学资料中,潜心钻研。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依据伤者的成伤机理,她大胆推断伤者伤势确由交通事故造成,肇事车辆极有可能是电动三轮车。   这一关键推断为案件侦查指明了方向。大队民警迅速行动,沿着梁艳给出的方向,调阅道路沿线公共视频画面,深入实地调查走访。经过连日艰苦攻坚,终于成功锁定并抓获肇事逃逸嫌疑人。   然而,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狡辩称当时撞到的是已经躺在地上的老人。面对谎言,梁艳再度挺身而出,凭借精湛的法医专业技能,巧妙运用法医学上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通过严谨的分析与论证,有力地排除了老人自行摔倒后被撞的可能性,当场拆穿犯罪嫌疑人的虚假说辞,为后续事故责任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警之路,道阻且长,但梁艳始终牢记入警时的铮铮誓言,用一桩桩案件的圆满侦破、一次次真相的成功还原,生动且有力地践行了自己的入警初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陕西:聚焦英烈保护“硬骨头”问...   本报讯(记者郝雪 通讯员尚文晶)近日,为持续推进英雄烈士权益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和高效进行,以纪念中...
演出情景剧 诠释民法典   5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
隔壁房檐垮塌 楼下车辆“躺枪” 近日,重庆市民马先生照常把车子停在小区里,谁知天降横祸,隔壁小区顶楼房檐发生垮塌,直接砸中了马先生的...
广州科技活动周开幕 将开...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马欣然  5月24日,2025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以下简称“活动周”)...
05月25日07时, 昆明早高... 昆明信息港讯 机器人小明 05月25日07时,昆明早高峰交通呈现交通畅通,凌翔街由西向东拥堵最为严重...
“瓜王”再破纪录 转自:千龙网昨天(24日),第37届北京大兴西瓜节“国缘杯”全国西甜瓜擂台赛在庞各庄镇龙熙维景国际会...
出版双语犯罪预防宣传手册   本报讯(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杨兴巧)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编译推出中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双语版《蒙古...
“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   羊城晚报讯 5月24日,由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购在中国 2025...
器官可以人工“养”!看实验室里... 在天津“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科研团队,正通过细胞培养和3...
嘉兴蚕农有了“风险防护盾”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晓慧 通讯员 范翎嘉 本报讯 从心事重重到底气十足,一张保单,给海盐县元通...
2起空难致346人死亡,波音免... 转自:环球时报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司法部表示,已与波音公司达成原则性协议,允许波音公司避免因两起...
把侗族“讲款”用起来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官向董月琳(右)代表介绍该院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化解矛...
走进文博会邂逅福建馆“三张面孔... 扫一扫看屏山君报道 参观福建馆的观众络绎不绝。 一名儿童在福建馆前与机器狗互动。 游客...
政策工具稳市增信 回购增持持续... 转自:河北日报河北资本市场注入活水,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完成授信超21亿元政策工具稳市增信 回购增持持...
被告被遗漏,问题出在哪?   本报讯(记者丁艳红 通讯员甘婷)公民代理制度本为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的“良方”,却被一些人当成牟...
经济日报:从“有房住”到“住好... 今年以来,“好房子”成为民生领域的热词,引发广泛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
经济日报金观平:为服务消费提供...   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我国外需市场承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其中,...
端午民俗风情活动 在大运河畔启...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吕兆元 通讯员 李 佳 吴王燕本报讯 鼓声激荡,龙舟竞渡,粽香四溢。昨天,“...
工人日报:风口上的播客,如何焕... 阅读提示《2024播客行业报告》显示,中文播客的听众数已超过2.2亿,其中超过八成受访用户每周收听播...
昨天,在嘉兴海宁长安镇,龙舟穿... 转自:嘉兴日报昨天,在嘉兴海宁长安镇,龙舟穿越古运河,引起欢呼声一片。■摄影 记者 赵颖硕 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