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南孔圣地续添荣光,文明衢州实至名归!
近日,中央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衢州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作为往届全国文明城市3个地级市参会代表之一,赴北京参会。同日公布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衢州市开化县、江山市等28家单位和集体榜上有名。
为衢州喝彩!为衢州自豪!
这份荣誉,是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最好回报,更是衢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自2020年,衢州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5年来,这座城市从未停下文明的脚步,而是始终推动文明从“阶段性创建”到“常态化治理”迈进,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文明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有礼”成为城市的内在气质和鲜明标识。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衢州始终紧扣“为民、靠民、惠民”的初心,持续开展“寻找城市遗忘的角落”,办好一桩桩身边小事、民生要事,城市功能更完善,生活品质再跃升。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广大衢州市民,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有礼待客、有礼出行,南孔学子三礼、崇军六礼、亲商有礼……各行各业文明新风层出不穷,大家用行动诠释了“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
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我们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今天的衢州,已站在更高的起点。怎么做?答案藏在行动中。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继续保持那股拼劲。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常态长效巩固好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守护好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个含金量最高的城市综合性荣誉。从第六届市本级高位创成到第七届开化、江山首创首成,高质量高水平全域化推进,努力实现衢州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满堂红,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彰显南孔特有的“有礼”气质。衢州有礼是践行“第二个结合”的生动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案例。“衢州式”的探索与创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少不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江南儒学圣地、东南儒学走廊的中心城市,只有把南孔文化与城市文明紧密结合,始终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才能让“礼”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群众生活,才能“礼”韵蔚然。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持续拓展“文明+”的成果。无论是通过文明+数智,深化“有礼指数”测评体系;还是通过文明+文旅,深度赋能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或是通过文明+治理,将文明种子深埋进群众心坎里;亦或是通过文明+民生,将文明实践经验转化为长效惠民机制……立足衢州既有实践,文明的半径才会越画越长。
衢州,拥有着万年文化史,四千多年建城史。默默梳理其中脉络,从每一处历史深处蕴藏的光华,皆指向未来。
今日,我们在衢州,在这万物蒸腾的热土上,也在这万家灯火的温暖缝隙间。我们热切拥抱每一缕文明馨风,大声问候来鸿与去雁,也对未来之衢州致以深情的祝福。
向着更高的高度攀登,朝着更远的远方前行!我们相信,未来的衢州,精神文明之光润物无声,照见的不仅是衢州的外在美,还有一座城市的精神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