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5月23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联合承办的第25届心律学大会暨2025年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
本届大会以“豫见‘心’未来,智绘‘律’之城”为主题,围绕心律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临床实践与科研成果展开深度对话。国内外近千位专家学者齐聚中原腹地,大会设置100余场会议,涵盖脉冲消融、人工智能、医工结合等热点议题,并通过手术直播、青年竞赛、国际交流等形式,搭建起多层次学术平台,为心律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会主持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薛玉梅教授以“郑州千年文脉”为引,将学术荣誉与城市精神紧密联结。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蒋晨阳教授强调人才与技术创新是心律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表示,中国心律学要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需要每一位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的心律人不懈努力,“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时代不会辜负奋斗者,呼吁全体心律人,以创新为刃,以人才为基,用实干铸就行业标杆。
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袁义强教授回顾了河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事业所取得的进步,强调导管消融技术普及、基层医疗资源下沉等成果。大会聚焦心律失常精准诊疗、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议题,呼吁以创新驱动技术迭代、强化基层网络、培育青年人才、推动医工协同,携手构建心血管健康新生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马长生教授倡议未来10年整合多学会资源,联合全球专家打造高质量循证医学平台,推动2000家县医院普及房颤消融术,加速RCT临床研究,力促基层医疗同质化发展。通过PFA等技术革新实现“并发症趋零化”,助力中国心血管诊疗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跃升。
作为大会核心学术板块,100余场会议围绕“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技术转化-学科协同”设置系统化议程,涵盖心律失常机制研究、精准诊疗技术迭代、医工交叉创新等细分领域。通过多层次学术对话与案例研讨,为参会学者搭建深度交流平台,助力临床经验与科研创新的双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