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没想到在家门口的服务驿站就能找到工作,再也不用在马路边风吹日晒等活干了!”5月23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鹏欣金游城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找到超市分拣工作的张先生,笑着道出了就业新变化。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打出政策“组合拳”、下好就业“一盘棋”,用真金白银和创新实招,为群众端稳就业“饭碗”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呼和浩特市财政局率先发力,已“砸下”2.7068亿元就业补助资金。这笔“真金白银”可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滴灌到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见习等领域。无论是刚毕业想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就业困难群体,都能从中找到“帮扶支点”。就像给就业市场装上“助推器”,既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也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政策支持上,呼和浩特市构建起“全链条”保障网。从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到落户安居、子女入学,一系列政策“大礼包”精准“投喂”。今年一季度,5936.2万元项目人员生活补贴、2079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496.19万元租购房补贴陆续发放,直接“输血”到市场主体和求职者手中。同时,呼和浩特市“线上+线下”的政策宣传同步进行,“政策云课堂”隔空送干货,4场“入企宣讲”活动走进1500家企业,让政策红利“飞入寻常百姓家”。
岗位供给方面,呼和浩特市开启“花式”拓岗模式。政府部门化身“岗位收集员”,工信、总工会等归集4200个岗位,“以工代赈”项目开发435个岗位;主动“出击”访企拓岗,一口气征集1.2万个就业岗位;行政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见习项目也纷纷“放大招”,释放超8000个岗位。无论是想找稳定工作的“求稳族”,还是追求创新的“追梦人”,都能在岗位“超市”里挑到心仪的“商品”。
技能培训同样“亮点十足”。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呼和浩特市推出“订单式”培训套餐。在赛罕区六犋牛村,手工刺绣培训让学员刘丽平从“零基础”变身“手艺人”,不仅能独立绣制作品,还通过接单赚了100多元。全市已发布146个培训班期计划,6600人次在无人机驾驶、数据标注等热门领域“充电”,手握技能“硬通货”,就业竞争力直线上升。
在人岗对接环节,招聘会更是“花样百出”。20场线下大型招聘会、265场直播带岗、26场特色对接活动轮番上阵。从高校巡回招聘会提供2万余个优质岗位,到“小精专”招聘会精准匹配,再到“商圈”就业招聘,就像搭建起一座“就业鹊桥”,让求职者和企业“双向奔赴”。
服务升级上,“互联网+就业”成果亮眼。“青城职聘”微信公众号变身“求职神器”,找工作、招人才、查招聘会一键搞定;10个特色直播间开启“周周播”模式;20个特色就业服务站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呼和浩特市用“真金白银”和创新实招,在就业市场激起层层浪花,让这座城市既有发展的“速度”,更有民生的“温度”,向着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大步迈进。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洋
新闻编辑: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