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潮新闻
“我女儿小学在学校是尖子生,初一也是名列前茅,但升入初二后,成绩一落千丈。”在潮新闻·升学宝主办的2025中考志愿填报咨询会现场,家住杭州钱塘区的蒋女士在咨询志愿填报时,忍不住向记者倒苦水:“曾经目标是前三所重高的女儿,初二开始成绩下滑明显,这次一模也没发挥好,如今在填报志愿时只能和当初的目标挥手说再见。”
记者采访发现,蒋女士的女儿不是个例,“初二现象”困扰着不少孩子和家长。
孩子莫名崩溃发脾气
家长打不开“沟通”的门
“我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孩子根本不愿意和我沟通。”杭州某公办中学八年级的家长沈女士,这几天分别约了好几拨同是初二的家长交流,她家女儿童童(化名)本学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童童是个文静的女孩,小学时品学兼优,担任班干部,弹得一手好钢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小时候童童和妈妈的关系很融洽,母女俩经常穿着亲子装出游,互相拍美照,女儿是沈女士的小闺蜜。
但自从童童升入八年级,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一句都说不得。”沈女士叹了口气,“上周末,她自己买了新的发箍搭配衣服,在镜子前照个不停,我就提醒一下该做作业了,她就突然情绪爆炸,‘嘭’一下把门给反锁了。”
这样大大小小的冷战经常发生,童童的成绩也眼睁睁地看着一路下滑。“初二的学习难度一下子加大了,很多题她都看不懂,有时候数学试卷做着做着,她会哭起来。”沈女士说,“我们看着很心疼,安慰她,不要着急慢慢来,但是无论我说什么,她要么哭得更厉害,要么就把门锁起来。我感觉快要失去这个女儿了……”沈女士觉得很无助,“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春期叛逆吗?”
另一位初二的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孩子也是一样。老师说孩子在学校里挺开心的,考砸了,还会安慰自己,看不出有情绪不稳定的样子,但是孩子一回到家,马上就成了暴脾气。
“只要我和他妈妈稍微提到成绩,他的小火山随时随地爆炸。”张先生说,“有次,他在房间里练吉他,我看他心情不错,就问了下他对期中考成绩有什么想法,他就马上把吉他砸床上了,眼睛红红地瞪着我。”张先生的关心,在儿子看来却是“质疑”,“他以为他什么都懂,很厉害,我们作为家长,无非是想让他少走点弯路。”
一言不合离家出走
女儿想让妈妈多陪陪
如果说沈女士和张先生家的娃,还是“初二现象”的“常规表现”,那王女士的女儿小优(化名),真的是让父母操碎了心。
小优瘦瘦高高,留着一头长发,性格内敛。为了小优的学习,王女士特地买了新房,孩子初中时入读了一所家门口的口碑不错的民转公初中。可能是新学校没有熟悉的小伙伴,小优的生活圈子窄了。升入初二后,王女士发现小优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不是打游戏,就是沉迷社交网站的“小组”,发帖、回帖、群聊。
王女士发现后,立刻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规定日常不能玩,只有周末做完作业后能自由玩一个小时手机。王女士以为把手机锁起来就没事了,直到有一天需要更换被褥,她在女儿的床垫夹层里发现了一台旧手机。原来女儿拿着问爷爷奶奶要来的零花钱,偷偷去网上买了一台二手手机。王女士这才知道,每天晚上等他们睡着之后,小优就偷偷拿出手机上网,和网上的小伙伴聊天,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
偷玩旧手机的事情被妈妈发现后,小优倔强地咬着嘴唇没有吭声,趁妈妈一个不注意,流着泪就夺门而出。在气头上的王女士也没当回事,以为小优冷静一下就会回家吃晚饭,一直等到晚上9点都不见女儿回来,夫妻俩才慌了。王女士联系了班主任,分头找和小优平时玩得好的同学,问了一圈都找不到小优,就立刻报警了。在警察的帮助下,第二天早上6点,终于在监控摄像头的画面里找到了小优单薄的身影,她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公园长椅上睡了一夜。
找到女儿后,王女士痛哭了一场,母女俩第一次敞开心扉,女儿说:“妈妈,我压力太大了,题目实在太难,我拼命思考还是解不出来,我怕我以后考不上重高没脸见你。我觉得自己很孤独,我上网是觉得网上的朋友可以陪我,妈妈你可以多陪我吗?”
得知女儿的心声后,王女士自责不已,决定晚上不看电视、刷手机了,陪女儿一起刷题,母女俩一个做作业,一个开始考教师资格证。
【小调查】
超九成家长表示
孩子遇到了“初二现象”
日前,钱江晚报教育微信公众号“升学宝”发起了小调查,关于“你家孩子是不是遇到了‘初二现象’”,超百位家长积极参与问卷投票。
记者统计发现,有超九成的家长表示察觉到了孩子进入初二后的情绪和行为有明显变化。近半数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变得不稳定,易怒或易哭;四成家长觉得孩子行为叛逆不愿与家长沟通。仅7.94%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针对初二娃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叛逆时怎么办的问题,家长普遍采用了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自行调整、寻求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等方式,和孩子耐心沟通。只有6.59%的家长会严肃批评,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
在分析初二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时,近半数家长认为主要原因是学习难度增加,孩子难以适应,青春期心理变化和沉迷网络、手机也是造成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
面对“初二现象”,超六成家长最希望得到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以及青春期心理辅导,改善亲子沟通。另外还需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拓展下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
不过,在评论区中有家长读者留言:“为什么我们关心的只有学习,而不是(初二孩子)的人生困惑。”对此,一位资深语文老师回复说:“八年级是最叛逆的年纪,再乖的崽崽上了初二都会顶老师两句。后来心平气和跟孩子们交流又都能听进去老师的话,等上到初三突然又变回正常人了。”或者这就是孩子们成长蜕变的必经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