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当“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呼啸风雪声穿越时空回响在课堂,当“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温暖怀抱通过光影重现校园,一场场跨越六十载的民族团结记忆在达茂旗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焕发新生。一段时间以来,“爱在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以浸润式思政课为载体,将根植草原的动人篇章化作滋养少年儿童心灵的甘霖,在达茂旗掀起一场民族团结教育的“风暴”。
“爱在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进中学。(资料图)5月22日,在包头市达茂旗第三小学的宣讲现场,大屏幕上泛黄的老照片与稚嫩的童声交织:3000名南方孤儿坐着“草原列车”北上,被牧民们视若珍宝地搂进蒙古袍;暴风雪中,龙梅玉荣姐妹用冻僵的小手紧攥羊鞭,在零下37度的极寒中守护集体羊群......宣讲团成员创新运用“时空对话”模式,通过情景剧演绎、口述史动画,让尘封往事化作可触可感的立体画卷。
“原来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这里!”达茂旗第三小学学生冯雅玲激动地表示: “我们学校就有不同民族的同学,平时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记得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深知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护好民族团结,才能共同描绘更美好的未来画卷。我要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铜像画进手抄报,让更多人知道达茂草原的传奇。”
“爱在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进幼儿园。(资料图)不同于传统说教,宣讲团创新采用“时空对话”教学模式,依托达茂旗民族团结历史长卷,通过《国家的孩子、草原的儿子》《以父辈为楷模,赓续红色血脉》等民族团结故事,配合珍贵影像与互动问答,带领学生穿越历史烟云。宣讲员以“大朋友”身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祖国北疆新生代心灵土壤。“这些设计让课本里的民族团结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度。”达茂旗实验中学老师王祥飞深有感触,“在今后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从多维度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组织研学实践,参观民族博物馆等,增强学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架起知行合一的桥梁。”
“爱在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进小学。(资料图)在达茂联合旗第一幼儿园,宣讲团成员把北疆故事以童趣化表达叩开了孩子认知世界的大门,让民族团结之情浸润童心,为孩子们带来一场不可多得的启蒙教育。宣讲结束后,一幼的教师们感慨万分,孩子们也难掩兴奋,有的挥舞着小手说想成为故事里的小英雄,有的拉着同伴讨论要去故事中的草原游玩,还有的计划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童言童语间洋溢着对故事人物的崇拜与敬仰。
在达茂联合旗第一幼儿园,孩子们纷纷与宣讲团成员互动。(资料图)一场宣讲,一次播种;一段历史,一脉传承。达茂旗“爱在北疆”铸牢宣讲团成员芦国飞说:“我们不是简单的讲述者,而是草原记忆的摆渡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宣讲把达茂草原的民族团结故事传承下去。”据悉,这支自治区首个以本土故事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宣讲团,已累计开展校园巡讲48场,覆盖师生1.2万人次。接下来,他们还将带着一堂堂“移动思政课”深入牧区毡包、社区广场,让“齐心协力建包钢”“国家的孩子”等故事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新闻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