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5月21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科大讯飞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0 Pro版本已经上线。作为我国化工行业首个大模型,智能化工大模型,已应用在40余家化工企业、设计院和高校。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介绍,当前化工行业正处在以科技革命为引领、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革时期,而人工智能,特别是智能化工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正成为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以智能化工大模型为基础,通过开发“实验室—虚拟工厂—实体工厂”新范式,可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推动化工新技术开发加速,实现技术成果应用与产业规划方式的革新。
刘中民表示,大连化物所希望通过持续的研发与合作,推动智能化工大模型不断成熟,在保证核心技术与数据安全可控的同时,为中国乃至全球化工产业的智能化、低碳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副部长叶茂介绍,2024年3月,大连化物所开发了智能化工大模型1.0版本,可实现化工知识的快速检索及化工工艺流程的自主设计和优化。2024年11月,大连化物所进一步联合科大讯飞等单位共同开发并发布了智能化工大模型2.0版,构建了催化反应、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和工厂优化四大智能平台,开发了智能机器人催化反应实验系统、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自动生成智能体、多功能催化剂颗粒物性快速分析智能体等八大功能,全面覆盖了催化剂评价表征、工艺开发、中试放大等化工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核心环节,构建了基于大模型的化工研发新范式,为化工新技术研发带来了全新思路与方法。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李鑫介绍,2024年科大讯飞与大连化物所正式合作,在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底座上研发智能化工大模型2.0版本,让智能化工大模型真正站在国产基础之上。
“作为AI技术提供方,科大讯飞与化工领域专家建立了深度合作机制,既邀请化工专家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又推动AI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实现了技术领域的优势互补。在明晰双方技术边界与需求的同时,构建起产学研用的完整闭环,使我们能够共同制定数据标准、设计功能架构,并在缺乏行业先例的情况下,共同探索创新出智能化工大模型新路径。”李鑫说。(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