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在停工一年多后成功获得1亿美元融资或将实现“复活”,想要将高合彻底盘活,需要的资金量远不止于此,预计高合方面后续会放出更多的注资信息。
两大“倒下”新势力车企传将复活!
01
高合汽车获1亿美元“输血”
在去年8月就已进入破产预重整程序的高合汽车突然“起死回生”。
近日记者从多个信源获悉,高合汽车有黎巴嫩资本进入,也正式进入复工倒计时中。
据了解,总部位于黎巴嫩的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EV Electra计划出资10亿美元参与华人运通(高合汽车)重组,并谋求控股。对方同时承诺,未来三年不低于十万辆或不低于三十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
一位持续关注高合动态的原高合经销商透露,高合汽车盐城工厂启动了复工环评,用于生产HiPhiY和HiPhiZ两款车型,并维持15万产能不变。并且,高合汽车正在向付了定金但没提车的用户退钱。该经销商强调认为,高合拥有自主生产能力,并非简单的代工模式,此前工厂的环保投入巨大。
另外,此前未能签署自愿离职协议的员工可返回高合汽车工作,部分召回工作正在进行,但返回员工的工资需接受降薪,预计工资将打8折。
目前,高合汽车已完成工商信息变更。5月22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新合资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超1.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注册地在江苏盐城。
新公司有两大股东,控股股东为EV Electra Ltd.,持股69.8%,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人运通”)持股30.2%,前者出资1亿美元。
其中,华人运通是高合汽车的母公司,于2017年创立,是一家专注于未来出行体验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其目标是打造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高合HiPhi。
至于此次出手的神秘中东土豪商人,公开资料并不多。EV Electra Ltd.是一家黎巴嫩公司,由出生在黎巴嫩的商人Jihad Mohammad于2017年创立,并在其官网宣称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曾计划年产1万辆。但是公司有因涉嫌加密货币诈骗和盗用车辆设计的“前科”。
02
高端定位,逐渐陷入被动
公开资料显示,高合汽车成立于2017年,在一种新势力车企当中,高合汽车的标签显得十分独特:车型价格高,定位小众豪华市场。
成立之初,高合汽车便主攻60万-80万元的高端豪华市场,三款车型中HiPhi Z和HiPhi X均在此价格区间,这与其创始人丁磊的经历分不开。
据了解,丁磊自1988年进入汽车行业至2011年间,一直在上汽体系工作,先后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与上汽集团等任职,最高职位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中国汽车行业开始新能源转型后,丁磊与豪华新能源品牌接触频繁。2014年前后,丁磊在担任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期间,曾与当时定位豪华的特斯拉有过深度接触。彼时特斯拉正寻求进入中国市场。正是丁磊代表浦东新区与特斯拉洽谈将来的合作和生产。
此外,丁磊还曾在2015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贾跃亭发起的乐视超级汽车项目,担任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职务。贾跃亭打造的也是超豪华品牌。
到2017年,丁磊成立华人运通时,即瞄准了高端豪华市场。从高合汽车的市场表现来看,2021年和2022年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349辆,均未突破5000辆。
为提振销量,2023年7月,高合推出上市史上“最便宜”的车型HiPhi Y,2023年8月份—10月份,高合HiPhi Y分别交付1021辆、1556辆、1606辆。虽然从数据上看,高合汽车价格下探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销量依旧与同行有一定距离。
高昂的定价、有限的品牌认知度,使得高合汽车逐渐在市场中陷入被动,资金链也愈发紧张。最终,高合汽车因经营不善爆雷,2024年2月,该公司宣布停工停产。
丁磊曾表示,救活公司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称会拼尽一切努力救活公司。丁磊曾透露,高合汽车的危机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华人运通停工停产的事实际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大量的资源都扑过来,有想收购我们的,有想投资我们的,有想重组的,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有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高合汽车运营实体公司的华人运通,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中,于2024年初深陷经营困境,并于当年8月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预重整程序。根据相关法院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8月31日,华人运通系五十二家公司合并口径账面资产总额为59.83亿元,账面负债为157.81亿元。
高合汽车在停工一年多后成功获得1亿美元融资或将实现“复活”,想要将高合彻底盘活,需要的资金量远不止于此,预计高合方面后续会放出更多的注资信息。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尽管高合汽车获得了新的资金注入,得以维持运营,但其盈利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高合汽车定位高端,产品价格较高,市场容量有限,此前推出30多万元的车型销量不佳。如果高合实现复工,它后面的销量较一年前可能进一步下滑,竞争力持续减弱。与此同时,其他车企不断进步,而高合汽车停工一年,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03
新势力车企打开“复活名单”
无独有偶,今年初,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突然被传高调“复活”,并抛出2029年百万销量、千亿营收的“宏伟蓝图”。
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根据威马集团的申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23年10月7日正式受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在预重整期间,威马集团已经完成了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关键工作,并与多家潜在投资人进行了接触,取得了初步成果。
若威马成功复产,其100余家经销商与温州工厂可带动上下游企业回暖。专家认为,若通过免费升级车机系统、延长质保等措施重建服务体系,可能激发老用户的口碑传播,降低新用户的获取成本。
事实上,此前小微型电动汽车“开山鼻祖之一”的知豆汽车就获得了重生的良机。2023年10月,吉利汽车集团、爱玛科技创始人张剑、知豆汽车创始人鲍文光、金沙江联合创投、三峡资本、深圳远致富海等前瞻性市场的智者,共同助力知豆汽车焕发新生,实现资本战略重组。2024年,知豆品牌焕新,旗下首款车型知豆彩虹以微型电动车的身份重返市场。
2024年5月,受国内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车型降价的影响,爱驰汽车计划退出中国市场。随后有消息称,爱驰汽车已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公司计划将未来的销售重点放在德国。同年年底,美国SPAC公司哈德逊收购(Hudson Acquisition)发布公告,宣布将与爱驰欧洲公司签署合并协议,双方将成立名为EUROEV的新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此外,极越汽车、哪吒汽车也都在谋求“复活”之路。
新势力的复活是资本重组与技术雄心的交汇,是海外资本的“抄底式”救赎,是借壳上市与“出海求生”的双重策略,也是车企在寻求全新差异化战略下的“奋力一跃”。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资本博弈、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的三重奏中,正演绎着比好莱坞大片更跌宕的商战大戏。
来源 | 《商学院》杂志综合自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联社、每日经济新闻、新黄河客户端、中国汽车报
编辑 | 吴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