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分公司设备部主任助理李塞:
青春在设备检修一线闪光
5月5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分公司设备部主任助理李塞在观测仪表数据。本报记者 耿辉摄本报记者 郭晓通
5月5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分公司,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设备部主任助理李塞手持点检仪,一丝不苟地检测发电设备的震动、温度、转速等运行数据。
“电力设备对精度要求非常严格,面对每一个数据我都不敢麻痹大意。”这是参加工作10年来李塞一直坚持的原则。
2015年,23岁的李塞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分公司,一头扎进设备检修一线。面对重达数百吨的汽轮机设备和数千条的检修数据,他选择了最“笨”的成长方式:每天“泡”在现场,将每一次检修当作练兵场。为掌握汽轮机轴瓦调整技术,李塞连续三周蹲守设备旁,反复测量上千组数据,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成了检修班组的“技术宝典”。
凭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奋,李塞从“职场小白”成长为“技术大咖”。
2020年的一次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揭缸检修中,高压内缸因氧化层粘连无法起吊。贸然强行起吊极易导致设备严重损坏,损失将无法估量。
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时难住了在场所有人。一边是进入倒计时的检修工期,一边是摆在面前的技术难题,怎么干?谁来干?检修现场陷入一片沉寂。
这时,李塞主动请缨,成立青年突击队连夜攻关,创新设计专用起吊工具,通过二十余次的试验调整,敲定最终起吊方案。
“起、起,慢点起!”偌大的检修现场回荡着响亮的口令声。当专用工具与千斤顶精准搭配,一丝丝地将高压内缸缓慢吊出时,现场的工友们欢呼起来。
在工友眼里,李塞有一股子倔劲儿,技术练不好决不罢休。
在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推力瓦修刮项目比拼中,李塞的工位前围满观摩者。他手持刮刀在乌金面上轻盈舞动,每一次落刀都精准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这份举重若轻的背后,是严苛的“魔鬼训练”:每天加练3小时,反复录制刮瓦过程,再逐帧分析,双手磨出厚厚的茧子,终于摸索出了一种适合竞赛比武的修刮手法,能够在保证推力瓦厚度要求的同时,确保修刮的速度与精度。
凭借过硬本领,李塞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团体和个人双料一等奖,荣获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走进该公司检修班组库房,陈列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复活”的角磨机、改造的憋压阀齿轮箱,这里是李塞的“设备诊疗室”。
一次设备盘点时,李塞抄起一台锈迹斑斑的角磨机,拆开外壳后他发现转子轴颈磨损不到0.1毫米,完全可以修复利用。
于是,他对损坏角磨机进行分类统计、重新拆解,回收碳刷、电源和齿轮等可用零件作为维修备件,通过组装、拼装等维修方式,使20余台废旧角磨机恢复原有性能,能够正常使用。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十余次,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20余万元。
李塞与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开展技术革新和质量控制课题攻关。研发课题《提高8号机胶球系统收球率》获得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为公司的生产运营解决了包括“8号机组推力瓦温度高”及“6号机组轴封漏汽”等多项技术难题。
2024年,李塞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后,他主持并完成了《机组供热季深度灵活调峰研究与应用》《深调背景下冷却塔智慧化研究与应用》等研究项目,并主导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与实施。
李塞深知团队力量的重要性,把自己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并组织班组年轻人加练电焊及气割等检修技能。如今,他培养的12名徒弟中有3人成长为技术骨干,青年突击队成为发电机组检修的“尖刀连”。
荣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李塞说:“我将珍惜荣誉,加倍努力,继续把一腔热血献给工作岗位,让青春在设备检修一线闪光。”
上一篇:四五个岗位抢一名职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