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大会并讲话。李书磊主持大会。谌贻琴宣读表彰决定,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上海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主体在受表彰范围之列。黄浦区、普陀区、虹口区、宝山区等四个全国文明提名城区悉数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文明城区总数达到15个。50个村镇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总数达到144个。127家单位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总数达到395家。22户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总数达到42户。20所学校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校园总数达到36所。2人被评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8人获提名奖;全国道德模范总数达到14人,获提名奖总数达到75人次。
近年来,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总体部署,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为打造新时代城市文明上海样本探索了新路径、新方法。一是服务大局更有效。举办“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以市民群众为主角,以城市全域为舞台,用好公园商圈、田间地头等各类空间,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3.1万场次、覆盖逾3000万人次,2025年活动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发挥上海市文明单位重要作用,开展“共赴文明之约”市级专场活动,助力文旅商体展联动。二是统筹协调更有力。建立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54家市级职能部门和16个区为成员单位,有效形成上下贯通、高效联动、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度融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条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赋能、成果共享,进一步凝聚城市文明建设整体合力。三是惠民举措更扎实。发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龙头带动作用,倾听市民群众呼声,持续深化“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工作。三年来,指导各区、各街镇突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内容,推进落实文明创建为民实事超1600件,其中900多件纳入市级重点清单,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解决基层关心、群众关注的问题。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市级示范活动,拓展“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传播新路径,打造“文明实践+公益电影”光影新空间,举办“露天电影+文明市集”市级示范活动,贯通“文明实践+文化文艺”服务新链条。四是品牌特色更鲜明。推出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搭建舞台,让群众担纲主角,讲述共建共享人民城市和建设城市文明的身边故事。今年已邀请奥运会乒乓球冠军樊振东担任首位城市文明大使,邀请美国在沪知名博主星悦担任首位城市文明特邀发言人,上海城市文明形象迅速成为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焦点,被推送到更广阔空间、更年轻群体。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4000多家文明单位参与,形成1500多个工作案例。举办“文明实践在上海”、“我是建设人民城市生力军”新时代好少年网络展等活动,持续用好“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五是宣传发声更主动。会同澎湃新闻制作播出《精神的力量》系列短视频,第一季6集全网播放超1200万次,今年将推出第二季。会同文汇报开设专栏逐区报道“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会同新民晚报专题跟踪报道文明单位开展“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情况。会同上海广播电台专题展播“人民城市·我们的上海”故事征文优秀作品。汇编出版《文明的力量(2024)》,集中展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成效。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本次大会重要精神,上海将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强化价值感召、彰显人民中心、深化改革创新,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深化推进从文明城市创建向城市文明建设转变,着力突出人民性、强化系统性、提升有效性,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气象新局面,持续推动城市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编辑: 吴海平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