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以下简称《重组审核规则》)及配套业务指南,这是落实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的又一重要举措。
新修订的《重组审核规则》,新设简易审核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股类重组,大幅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限,提高重组效率。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放宽“小额快速”审核程序、简易审核程序的适用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选择适用效率更高的审核程序。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等相关事项的披露和审核要求。
“政策通过简化审核流程、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式,将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助力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资本市场整体活力。”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的大事,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一招。去年以来,从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到“科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相继推出,再到日前《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重组审核规则》修订,已在制度规则层面打消了市场的交易疑虑,精准回应了此前市场对于并购重组的不实传闻和误解。其中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提高对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包容度,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等政策,拓宽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空间。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重组办法》调整相关表述,坚持市场化方向,提高了对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真正体现了‘尊重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创新规律’。”监管层通过明确重组政策、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等举措,既保持监管定力又释放市场活力,推动并购重组回归产业逻辑本源。
“并购重组新规是活跃资本市场关键之笔。其通过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等优化,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铺就快车道,助推企业迅速整合资源、释放活力,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
从公司角度来看,通过外延式并购重组实现快速发展具有极强的内在驱动力。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继续在原有领域“内卷”已前途渺茫,亟待通过并购重组提升市场集中度、提高定价权;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获取核心专利,突破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更好地参与国内外竞争。
审核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重组项目的落地,及时把握行业、政策的风口。近期重组项目的审核周期缩短明显。“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重组项目从正式受理到注册完成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个月左右,较2024年及前几年的平均效率大幅提升。
简易审核程序也大幅缩短审核时间,从数月压缩至半个月以内。简易程序的背后,是鼓励龙头公司通过“小步快走”及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方式,快速做大做优做强。交易方式的创新显著提升了并购成功率。定向可转债、股份分期支付等工具的应用,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灵活机制。如思瑞浦发行定向可转债收购亏损标的创芯微,作为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发布后首单注册的可转债项目,通过差异化定价设计平衡各方利益。
并购重组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战略性新兴行业公司披露资产重组107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30单,较上年同期增长400%。新兴行业开展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布局,也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半导体、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并购重组日益活跃。
当前是并购重组的风口,监管鼓励通过并购重组带动上市公司的精细化整合,提升经营质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伪重组”“借道重组套利或炒作”打开方便之门。对明显违规违法的行为,监管仍然会保持一以贯之的态度,切实保护好广大投资者利益。(经济日报记者 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