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一大早,金华金义新区赤松镇一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健康巡检机器人正在照顾3500多头生猪。它行走于猪舍走廊,两侧摄像头缓缓移动,每5秒拍摄一张照片,不需要接触,用摄像头看一眼就知道生猪是否健康。
“3号猪舍第5栏位有生猪体温异常。”该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厂长金孔林的手机上收到了健康巡检机器人发送的提示。他快步走到对应栏位,用体温计再次测温核验。“嘀,40℃!”找到体温异常生猪,金孔林马上抽样送检,并把它送去隔离室。在金孔林进行一系列操作的同时,健康巡检机器人在后台为3号猪舍第5栏位记上了一笔:列入下次巡检重点关注对象。
生猪养殖过程存在日常巡检烦琐、防疫要求高、部分工作人工操作难等行业痛点。2023年落地金华金义新区的浙江恒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这些痛点问题。
2023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浙江恒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中央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生猪养殖健康巡检与环境清理智能机器人研制及其协同作业管控平台研发》。该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研发养殖“三兄弟”:健康巡检机器人、智能清洁机器人、智能清洗消毒机器人。
金孔林养猪已经十余年,以前人工巡检是抽检,人力有限,主要靠经验辨别,一天三检也会心里没底。“一头猪人工测温需要5分钟,抽查式巡检一次至少要花2.5小时。”金孔林感慨。去年底,金孔林迎来24小时无休的机器人员工,1.5小时就能为3500头生猪测温,不仅单次巡检时间缩短了1小时,巡检次数也从每天3次增加到每天6次。
除了巡检工作,养殖场最脏最累的活,也由另外“两兄弟”承包了。养殖场共有14个粪坑,每个月需要清理一次。智能清洁机器人大约两个扫地机器人大小,身体扁平,喷射的高压水柱可以把漏缝板和粪坑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现在,原本4小时的清粪坑工作变成了用4分钟为机器人“冲澡”。
智能消毒机器人擅长的转群猪舍清洗和消毒工作,也是在噪音大、高温的环境中进行的。吃苦耐劳的机器人员工不仅清洗效率高,而且消毒合格率达到99.8%。
放心又省心的背后,是浙江省农科院牧医所与恒东智能联合攻克的12项关键技术:远距离精准喷雾控制、生猪健康识别算法、远—近距离清洗射流优化等,每项都精准破解行业痛点。
该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梦阳说,引进养殖“三兄弟”后,人工和生猪的接触减少了七成,人工成本减少了四成,每年预计节省成本30万元。目前,养殖“三兄弟”已经开始量产。(记者 叶梦婷 徐贤飞 通讯员 朱翚 共享联盟·金东 俞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