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境内的杭埠河滨光段,一艘退役037型猎潜艇静静靠在岸边。有游客会专门停下车来,远远观赏一番,也有研学团队慕名而来,登艇参观“打卡”。
记者从肥西县三河镇了解到,今年2月,在三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个以退役037型猎潜艇为核心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焕发生机。
过去,人们只能在岸边远观、合影,如今,红色教育资源被盘活,近距离接触退役舰艇,让国防教育变得愈加生动。
退役舰艇在肥“靠岸”
带着好奇,近日,记者来到肥西县三河镇,实地探访了这艘退役的037型猎潜艇。行驶在杭埠河滨光段一旁,远远便能看到一艘白色外观的舰艇停靠在岸边,气派十足。舰艇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随风飘扬。
记者了解到,这艘退役的037型猎潜艇,是海军东海舰队在2011年赠送给三河镇的。猎潜艇在中国海军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方面是执行搜潜和攻潜任务的舰艇,另一方面也可以执行巡逻、境界、护渔、护航等多种任务。
这艘037型猎潜艇,编号684号,名为武义艇,于1981年9月正式服役。除完成正常科目、课题训练外,还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了“海峡”“蓝鲸”“世博安保”等一系列重大演习演练任务和多次海上任务。1983年,参与抢救我国渔民,为海军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于2011年9月退役。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尽管已退役多年,但在长期以来的维护下,舰艇仍然保持着亮丽的外观,仿佛时光未曾留下痕迹。
从岸际观光到登艇“打卡”
“刚开始,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三河镇政府工作人员坦言,虽然一直有持续开展维护工作,但前些年因缺乏专业管理团队,猎潜艇的开放程度有限。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只有附近的村民和到古镇游玩的游客光顾。且由于无法登艇,大家都是在岸边简单拍照“打卡”留念后便离开了。
如此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如何利用?这一问题,在肥西县三河镇专武部长黄京生的心里,牢牢牵挂着。
黄京生与037型猎潜艇的缘分,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93年,来自肥西的黄京生参军入伍,被分到海军某猎潜艇大队服役。因业务娴熟、技术精湛,多次在练兵比武中取得好成绩,荣立3次三等功。期间,他就曾在一艘037型猎潜艇上度过了多年的时光。
尽管此猎潜艇非彼猎潜艇,但黄京生仍然记得第一次在家乡看到这艘“老伙计”的时刻。2012年,黄京生转业到县民政局工作。2014年夏天,他开车带家人到三河古镇游玩,行至一条沿河路段时,在女儿的提醒下,发现河里竟然停着一艘“大船”。定睛一看,正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037型猎潜艇。
“服役十几年,毫不夸张地说,艇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绝对不会认错。”黄京生说,“037型猎潜艇见证了我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承载着那些关于热血青春的珍贵回忆。”
2023年黄京生得知辖区滨光村有300亩闲置土地准备开发,当即向三河镇政府提议,以此为契机开发以猎潜艇为中心的国防教育品牌。
筹集专项维修资金,邀请海军装备部门工作人员针对舰体结构加固、设备维护保养、历史原貌恢复等……在三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持续推进下,今年2月,一个以退役037型猎潜艇为核心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典实践教育营地在滨光村正式开业。从岸际观光到登艇“打卡”,沉寂多年的退役猎潜艇,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以“深蓝”为名,传承步履不停
军典实践教育营地负责人王俊介绍,基地总建筑面积有2.5万平米,可容纳3000人食宿,承载夏令营、研学旅行、军训、团建、役前训练等活动。基地不仅依托退役猎潜艇开发“军舰学堂”,还配套有训练场,打造了国防武器科普馆、模拟打靶体验馆等设施,以“研学教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核心,说好爱国主义故事。“退役猎潜艇也免费对外开放,想要参观的群众和游客提前和我们预约就可以。”
开放近3个月以来,该基地已接待研学人员近3万人次,为周边居民创造服务就业岗位80余个。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增强群众国防观念,三河镇利用退役猎潜艇,在建军节、海军节等重点时段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宣讲活动,并与基地配合,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地召集的讲解员队伍中,还有不少是有过海军服役经历的退役军人。在一些重要节点,也会有曾在同型号猎潜艇服役过的老兵,到基地进行义务讲解。“我是三河人,也曾在一艘037型猎潜艇上服役,能在自己的家乡继续讲海军的故事,我感到很自豪!”退役军人张明说。
杭埠河水奔涌不息,退役舰艇历久弥新,这场从深蓝到城市的教育与传承,正在合肥续写灿烂的篇章。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任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