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以“厉行节约”为镜照见为民初心
□张帆
“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党政机关要遵循“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等原则。虽然此次《条例》仅增加200多字,但新增修订内容的与时俱进,将“过紧日子”的理念转变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举措。
这是一声响亮的警钟,也是一次对优良传统的再回溯。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厉行节约”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本色和初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董必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许浪费一张纸,一把牙刷、一条毛巾都非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才更换”,甚至曾为六角钱的伙食费对不上账而作检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下的林伯渠“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谢觉哉1937年到兰州做统战工作时买了一双皮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接待外宾,才买第二双皮鞋……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要各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该省的必须省,不该花的绝不能花,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效用。反对浪费,究其本质,其实是在警示脱离群众的苗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厉行节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此次以修订《条例》的方式,将其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防微杜渐,我们要让“四风”问题无缝可藏。
“省”不是泛泛地“一刀切”,而是要精准地“切一刀”。组织培训工作,明明安排正常的工作用餐即可,有的机关单位却擅自提高标准,变成了单位食堂包间内的聚餐,甚至在席间饮酒、餐后打牌;每逢迎接检查、上报资料时,一些基层单位总是容易重视过头,几十页的材料只因错了一两个字就要全套重新打印,以及为凸显认真态度而准备的一摞摞配套材料……这样的浪费行为,背后往往是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在作祟。要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实际效果上,才能让“该省的”省到点子上。
“花”要紧紧扭住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外出培训,都必须做到科学规划,更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走样变味。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县委县政府大院,因“门面寒碜”而引发关注。与大院旧门面形成对比的是,该县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以及位列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第53位的排名。还有“群众安居、县委蜗居”的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县委大院和坚守平房办公六十载的安徽蚌埠固镇县县委大院……要把钱实实在在地花在刀刃上,就要让支出与投入更加有的放矢。
《条例》的种种规定,是为党政机关的日常运行加了一道“紧箍咒”,更是以明确的行为准则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在用好钱的同时,也要把事儿办好,更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如此,也才能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上一篇: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