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在即,考生即将迎来紧张的冲刺阶段。中考前要不要进补?考试期间怎么吃才能保持最佳状态?临考时万一拉肚子该怎么办?针对这些疑问,广州市干部和人才健康管理中心营养科负责人孙宁进行了解答。
规律为先,饮食结构不宜大改
“中考前饮食的核心是‘稳中求优’。”孙宁建议,考生不必突然改变饮食结构或盲目进补,而应注重维持身体状态的稳定性,保持规律、均衡的饮食习惯。
从时间上看,餐次要规律,建议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尤其晚餐应不晚于晚上7点,以免影响睡眠质量。暴饮暴食或刻意节食都不利于维持代谢平衡,应尽量避免。
结构上,考生的膳食应兼顾三大营养要素。碳水化合物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主食,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摄入比例控制在50%至55%。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2克,应合理分散在三餐中,来源包括鸡蛋、鱼肉和豆制品。脂肪应以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坚果、深海鱼和亚麻籽油,占总能量的25%至30%。
此外,不同时段的营养重点略有不同: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时,可适当增强营养储备,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和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进入考试前一周,则要减少消化负担,避免高纤维和易胀气的食物,例如杂豆、韭菜等。
“整体原则是不搞突击式调整,不迷信高价营养品,通过正常膳食也能获得大部分所需营养。”孙宁表示,“不缺不补、缺什么补什么”是基本原则,避免因过量补充反而打破身体平衡。
考试三天吃什么?稳糖控油,安全第一
“考场状态好不好,和当天吃了什么密切相关。”孙宁强调,考试三天的饮食策略可归结为三点:控糖稳能、轻量易消化、安全最重要。
碳水仍建议以低GI为主,每餐配合适量优质蛋白。避免食用油炸、高盐或刺激性食物,例如油条、咸菜等。
“所有食材都应彻底加热,尽可能杜绝沙拉、刺身等生冷食物。”孙宁提醒,不干净或处理不当的食物极易引发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反应,“考试期间一切都要以安全第一为原则。”
在高温天气下,许多考生会感到胃口差、出汗多,影响正常进食。孙宁建议按照体重合理补水,例如50公斤的考生每天应摄入约1750毫升水。平时每小时小口饮水100至150毫升为宜,考试期间每科结束后可适当补充50毫升含电解质的饮品,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胃胀。
“每出汗500毫升,就需要额外补充含钠饮料,钠含量控制在每100毫升含40至80毫克较为理想。”他推荐使用自制的淡盐柠檬水,既补水也补钠,避免脱水疲劳。
至于部分学生在备考或考试期间使用咖啡、功能饮料提神的问题,孙宁提醒,如无平时摄入咖啡因的习惯,不建议在考试阶段尝试。即便使用,也应严格控制总量在100毫克以内,饮用时间需远离睡前4小时以上,以免干扰睡眠。“高剂量咖啡因可能引发心悸、焦虑、胃部不适,反而影响考试发挥。”
应急饮食有技巧,沉着应对肠胃不适
“中考是人生重要阶段,但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孙宁特别提醒,如果考生在考试当天出现胃痛、腹泻等紧急情况,家长应沉着应对,合理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饮食上,首先要避免高脂肪、高渗透压的食物,转而选择低渣、低脂、低渗透压的食品,如白米粥、蒸鸡蛋、香蕉等,减少肠道刺激。每30分钟含服1颗话梅,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与轻度恶心;同时可准备保温杯,加入温水和口服补液盐,小口抿饮2-3口,有助于防止脱水。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常见药物,如蒙脱石散、益生菌等,缓解症状。若情况严重,建议家长与考点及时沟通,优先安排就近厕所使用权限;并可提前准备纸尿裤等应急物品,以防突发状况影响考试。“一旦出现冷汗、脉搏细弱等休克前兆,必须立即终止考试送医。”孙宁表示,切不可因考试忽视身体预警。
最后,他寄语广大考生和家长:“考前饮食不求花样翻新,也不必盲目进补,最重要的是‘稳中求优’,通过科学搭配和适度调整,帮助考生以良好的状态走进考场。”
文|记者 李可欣 通讯员 刘睿
编辑:李可欣
原标题:考前饮食怎么吃?营养专家划重点:规律、清淡、稳中求优|2025中考策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