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2025将于5月22日至25日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11号馆举办,5月24日至25日为公众参观日。
艺术家徐晨阳个人艺术项目亮相蓝岸画廊,徐晨阳个人展览《研究性轨迹——徐晨阳个展》同期在深圳蓝岸画廊展出。艺术家个展作为最具研究深度与学术密度的展览形式,集中体现了画廊对艺术价值的深耕与对艺术家发展的支持。它不仅是理解创作者思想轨迹与视觉语言的关键入口,也在展陈空间中建立起与观众对话的独立场域。本届北京当代艺博会中,艺术家徐晨阳个人项目亮相蓝岸画廊展位,构成以具备完整叙事结构与学术深度的“展中展”,展示艺术家多元维度的创作系统。
从《研究性轨迹——徐晨阳个展》,到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的艺术家个人项目,作为徐晨阳艺术进程的重要呈现,两个平行展览系统性的展示了艺术家历经多次蜕变之后的创作实践:画布中颜色交叠、颜料交错的轨迹,不息不止、不眠不休地运动着,如同艺术家在理性研究与感性丰沛之间,敏锐地发现与创造,引领我们早已麻木的神经,重新沸腾,开启对视觉与心理感受的再度认知,那就是——回归思想的深处,于情感的真实之地着陆。
艺术家徐晨阳作品产生,源于对于人类文明史的思考,那样一种无限深远和广阔,无数的反复、纠葛、冲突和融合。这些色块和交织的线,表现了文明进程中的黑暗与光明、痛苦和欢乐、沉沦与激情、困顿与突破、希望与绝望、毁灭与重生。同样,这也是每个个体生命历程展现。
徐晨阳长年在具象绘画领域耕耘,将写实技术、超现实想象和内在心理探索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与具象绘画重视语言探索一样,进入抽象领域晨阳首先亮出的是他的独特语言。众所周知,抽象从20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在总体上呈现为两种形态的博弈。不管人们给它们如何命名,无论是冷抽象与热抽象、几何抽象与抒情抽象还是极少主义与极多主义,两种形态的抽象总是如影随形,在对照和竞争中相互界定。晨阳没有延续这种对照,而是力图将它们融合起来。晨阳的抽象既可以归入冷抽象、几何抽象、极少主义,又具有热抽象、抒情抽象、极多主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