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山西朔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老年人食品、药品、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提高老年群体法律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
本报讯 (记者秦海峰)近期,山西省朔州市市场监管系统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让老年人享受安心有序的老年生活,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法律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切实维护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朔州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消费提示。
认准正规渠道,莫信神医神药。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医院、正规药店,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蓝帽子”标识及“国食健注”或“卫食健字”文号,注意查看商家是否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是否含有保健食品销售,切勿听信不良商家的各种虚假宣传。
警惕“包治百病”“根治慢病”等虚假宣传。保健食品仅适用于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治疗疾病。任何宣称“根治糖尿病、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的产品均涉嫌违法。
防止药品与保健食品概念混淆,认清虚假宣传套路。普通食品不是保健食品更不是药品,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一切声称具有保健作用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普通食品广告都不可信。将普通食品包装成“高科技保健品”并宣称“降三高”“抗癌”具有药品疗效,多为虚假宣传。将药品冒充“祖传秘方”多为非法添加。
防范“温情”营销。对上门推销、电话关怀、赠送礼品等“情感攻势”要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购买来源不明、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不参与来源不明的“健康旅游”等活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被诱导消费。
警惕“免费”陷阱,拒绝“饥饿营销”。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有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老年人要防止因被“洗脑”而高价购买其产品。
警惕“专家义诊”诱导消费。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被“免费”吸引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往往被告知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
防范虚构“权威证明”博信任。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背书,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消费提示提醒,老年人在购买相关产品后,要及时索要销售票据,并保留好产品包装、说明书、付款记录、宣传资料等,特别注意留存销售人员承诺的录音、视频证据;若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或质量问题,要立即拨打投诉举报电话,对可能涉及传销或诈骗的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消费提示同时提醒老年人,要警惕自愿陷阱。部分商家为逃避监管,要求老年人签署“自愿购买协议”或通过退款息事宁人,消费者要坚持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子女们也要主动了解父母健康情况,帮助甄别产品信息,避免老人受骗。若发现相关线索,应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