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科兴制药
5月21日,科兴制药(股票代码:688136.SH)自主研发的创新管线GB18注射液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试验许可,标志着公司在肿瘤恶病质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GB18是用于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创新型生物药,肿瘤恶病质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0%-80%,临床上无对症治疗的生物药,市场空间广阔。该分子采用独特的Fc融合纳米抗体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还显著增强了其在抑制信号通路传递中的表现。
技术突破或将引领未来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肿瘤恶液质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版)》中提到,肿瘤恶病质(cancer cachexia)发病率高,是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以骨骼、内脏的肌肉消耗为特征,伴有食欲减退、厌食、饱胀感、体质量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多种临床表现。
科兴制药GB18对标全球领先管线的同靶点(GDF-15)同适应症,采用独特的Fc融合纳米抗体结构(VHH-Fc),分子已完成国际专利布局。去年10月科兴制药该条管线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mAbs》发布的论文,临床前实验表明GB18在癌症模型中对恶病质引起的体重减轻能有效缓解,体重恢复程度、增加肌肉纤维数量和粗度优于对照药物。
在肿瘤恶病质中,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肿瘤进展和恶病质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靶向GDF-15的药物研发成为解决肿瘤恶病质这一临床难题的新方向。GB18项目采取中美双报策略,国内临床试验申请在3月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此次以零缺陷通过FDA临床试验申请,是公司创新药全球化的重要一步,具有战略意义。
商业价值潜力巨大
据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900万晚期肿瘤患者受恶病质困扰,有报道显示,60%至80%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约20%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恶病质,肿瘤恶病质相关适应症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创新+国际化”是科兴制药的两大发展战略,近几年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了多个前沿技术平台,聚焦抗病毒、抗肿瘤、免疫、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布局创新管线,公司正在向创新型新药企业全面转型,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兴制药,股票代码:688136)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国际化生
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病毒、肿瘤与免疫、血液、消化、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打造新型蛋白、新型抗体、核酸药物等前沿生物技术平台,坚持“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平台型发展模式,同时探索生物技术在大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孵化新产业,致力于成为高品质生物药领导者,服务全球患者。公司核心产品稳居国内同类品种前列,覆盖全国各省市地区约20000家终端,其中等级医院约8000家,已通过欧盟、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全球70多个国家的市场准入并实现销售
(转自:科兴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