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沉浸式掌握其操作及作业流程;学习书法的孩子,可以通过AI对照碑帖逐字作笔法分析;远在天边的卢浮宫等文化遗产,在扩展现实技术的助力下,被“搬”到学生眼前……
日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办。在此间举办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一组组生动数据、一件件鲜活展品,生动呈现了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丰富实践和丰硕成果,让不少人直呼“大开眼界”。
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教育因科技而发展。纵观人类发展史,教育与技术相互形塑,给人类文明和教育形态带来深远影响。在口语时代,个别化指导的教育技术塑造了以学徒模式为核心的私塾、书院等教育形态。印刷时代,读写成为必备技能,塑造了以班级集体讲授模式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教育形态。当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知识供给模式和科研创新范式,驱动教育场域空间、组织架构、主体关系、运作模式等发生根本性变革和全方位重塑。
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深刻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根本影响。韩国以人工智能教育“全球领跑者”为目标,于2019年提出建立全民化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在中小学推广人工智能教科书。英国教育部则于2024年发布《教育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强调教育部门应充分利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教育强国,智慧赋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中央和相关部委陆续出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等文件,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明确了实践路径。
今年是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周年。三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纵深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在科技助力下展现出蓬勃气象。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浏览量突破608亿;建成世界数量最多和应用规模最大的慕课体系,“慕课西部行计划”西部受益学生达5.9亿人次……不过客观来看,对比世界教育强国,我国仍存在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足、师生数字素养不足等局限。全面建成教育强国,需要我们应势而动、乘势而上,以智能技术撬动教育全链条整体性变革,赋能智能时代教育整体性跃升。
乘势而上推进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发展与变革,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正确价值取向,在面对更加广阔的教育场域、更加灵活的教育形态和更加复杂的教育关系时,始终把握好教育与智能技术的辩证关系,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开放之姿把握变革机遇,积极探究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场域、教育形态、教育手段、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变革蕴含的时与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要素、全过程,推动教育数字化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顺势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
此外,还应持续提升能力素养,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数智信息辨识力学习,以更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和驾驭力、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