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庄佳莉 通讯员 陈春逸
本报讯 碧波荡漾的湘家荡群鸟翩跹,绿意盎然的凌公塘湿地草木葱茏。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南湖区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实践行动,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南湖答卷”。
昨天下午,由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主办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暨志愿者培训活动在凌公塘可持续发展公园举行。通过生物多样性工作成果展示、精品课程演示学习、志愿者梯队培养等多元形式,生动诠释“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生态愿景。
“我们在南湖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共记录陆生高等植物121科358属504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活动开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韦俊宇为大家介绍南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期工作成果。嘉兴凤翎禾城志愿者平台发起人程普,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解读“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摄影展,生动阐释每一幅摄影作品背后爱鸟护鸟的精彩故事。志愿者们还参观了长江流域环境样品库,观摩学习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观鸟入门指南两堂精品课程。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为全面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2021年,南湖区以湘家荡为试点开展重点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计发现水生生物228种;2022年,南湖区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共采集鉴定生物1256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布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8套,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支撑力度。
南湖区积极探索创新试点工作方式,启动全区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调查工作,重点收集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资源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积极开展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因地制宜设计体验课程,创新采用“1+N”的课程搭配方式,更加全面系统地让群众体验到南湖区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多学习生物知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出一份力。”嘉兴市益弘救援中心志愿者杭嘉生说。为更好地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2024年,南湖区完善了生物多样性志愿者队伍体系建设,招募一批鸟类保护志愿者,完成为期4周的鸟撞调查公民科学志愿者活动。开展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组建一支精锐的志愿者队伍,培养一批科普宣传导师,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普及生态知识的同时,筑牢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南湖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南湖区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