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白春霞
4月28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高职生“2+1”定向培养培训班的574名学员顺利完成了为期40天、共计420课时的培训,并提前拍下“毕业照”。他们即将前往预录取的工作岗位实习,迈出从校园到职场的关键一步。
“有压力,但更有信心。”该校轨道交通分院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大三学生黄永奇被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机务段预录取,实习一年后经考核合格即可入职。他坦言,这份信心不仅源于40天的高强度培训,更得益于过去两年在贵阳职院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以及“2+1”人才储备班清晰的职业规划。
“2+1”人才储备班,是贵阳职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专业群“双元育人·前置衔接”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完成2年理论学习后,第3年进入签约企业接受定向岗位培训,毕业后直接入职合作单位。
“校企双元育人,让企业需求与学生所学高度匹配,实现了‘迈出校园即进企业’的无缝衔接。”贵阳职院轨道交通分院院长罗闯介绍,通过引导中国铁路等行业领军企业、贵阳市城市轨道公司等区域知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3年内完成“高职大学生→企业预录员工→企业准正式员工”的身份转变,从而实现“毕业即上岗”。
3月20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贵阳职院联合开办2025年高职生“2+1”定向培养培训班,历时40天完成574名学员的理论培训。培训涵盖5个专业,涉及接触网工、电气钳工、电力机车副司机等8个岗位工种。
为了让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确保培训质量,贵阳职院创新构建了“三维立体化”培养体系,组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双轮驱动机制和97人的“校企双师”团队,实行“班级+宿舍”双轨制管理模式。精密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安全课程、理论课程、综合课程三大模块的420课时培训中,学员到课率高达99%。
教学过程中,贵阳职院首创“双轨四维”教学法,将传统课堂与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培训新模式。依托APP构建的“云上练兵场”,累计开展“闯关答题”2万余人次,推送个性化学习建议超1000条。此外,企业导师开设《机车故障应急处置》等实战课程,将32个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使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实现“零时差”对接。
轨道交通分院教研室主任何旭东表示,培训班严格执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编制的理论教学计划,形成具体课程安排。其中,安全红线底线考试要求100分合格,通过率必须达到100%;岗前资格性理论考试则需80分及以上合格,首次通过率要求达85%以上。这些高标准的考核制度,旨在不断提高源头培养质量,帮助高职学生更快适应企业需求。
随着铁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职工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贵阳职院的“2+1”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双方围绕师资互派共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学育人机制建立、教学共研教材开发、基地共建资源共享、课题共同研究申报、技能大赛事项共办等方面展开全面务实合作。
“我们不是简单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育具有新时代铁路人作风、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铁路技能人才。”罗闯表示,接下来,贵阳职院将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10余门产教融合型课程,共建5个大师工作室,力争打造西南地区铁路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上一篇:连云港教育界频推“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