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康凯
5月16日,连云港全市教育大会上出台了《关于尊师惠师十条措施》《连云港市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及《连云港市中小学管理者核心教育领导力提升“581+”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为连云港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标志着连云港教育迈向“教师幸福、学生成长、治理现代”的新发展阶段。
《关于尊师惠师十条措施》
《十条措施》的制定,锚定“让优秀人才争相从教、让教师人人尽展其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三大目标,突出三大亮点:
(一)待遇保障“兜底+激励”并重
一是刚性兜底。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待遇联动机制,确保“不低于”目标长效化。二是精准激励。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班主任倾斜,设立班主任年资奖、优秀考核奖。三是特殊关爱。设立市级教师关爱专项基金,建立重大节日优秀教师、困难教师、退(离)休教师慰问制度。
(二)专业发展“破壁+赋能”并举
一是打破晋升壁垒。改革职称评审机制,放宽骨干教师培养的职称限制,对竞赛教练、优秀青年教师开辟“直通车”,探索建立教科研成果合格评价机制。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编制周转池”,每年动态调整5%编制优先保障乡村和紧缺学科;试点重点高中“一班一师”配置,推动小班化教学,全市每年招聘补充在编教师1000名以上。三是激发青年教师活力。实施新教师“教海启航站稳讲台”计划,加大教坛新秀培养力度。四是高端平台赋能。建设80个“雁阵型教师团队”、10个“卓越校长工作室”,到2030年培养8000名骨干人才梯队。
(三)职业生态“减负+尊崇”同步
一是减负动真格。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负面清单”,严控督查检查频次;推广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减少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二是礼遇全覆盖。教师凭“花果山英才卡”享全市医疗保健等优质服务与绿色通道;向累计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满2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等。三是尊师制度化。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权,严惩侮辱、诽谤教师行为。每年表彰20名“模范教师”,有序组织满25年班主任教师疗休养。
《连云港市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该文件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为主线,围绕课程建设、教学融合、师资培养等核心领域,提出六大行动、16项任务,旨在构建具有连云港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六大行动为:课程普及行动、融合发展行动、师资培优行动、素养提升行动、治理优化行动、筑基强基行动。16项任务包括构建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普及、打造应用场景等。计划通过2—3年努力,到2027年构建本地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打造50个以上AI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与教学、管理、评价常态化结合;完成教师全员培训,培育100名种子教师、50支专业团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建成200间人工智能实验室,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形成“技术赋能、城乡协同”的教育模式。
《连云港市中小学管理者核心教育领导力提升“581+”计划实施方案》
校长的高度就是学校的高度。“强教必先强师,强校必先强校长”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从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挑战来看,校长综合管理素养亟需提高,校长培养在层次提升、雁阵型培养梯队构建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581+”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构建领航、领军、领雁三级梯次衔接的优秀校长培养机制,带动全市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581+”具体包括:
“5”:在全市中小学校培养50名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领航校长;
“8”:培养80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校长;
“1”:培养100名在区域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领雁校长;
“+”:全面启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学校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建设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团队。
上述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连云港教育正迈向“教师幸福、学生成长、治理现代”的新发展阶段。连云港市教育局将建立专项督导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上一篇: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出校园进企业 刚毕业就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