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北京市怀柔区通过深化院地合作、集聚高端资源、加速成果转化三大路径,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示范项目的落地,正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
创新平台引智:院地协同激活农业“芯”动力
怀柔区以“平台共建、人才共育”为突破口,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建成博士农场、乡村振兴驿站、教授工作站及科技小院等10大创新平台,覆盖全区10个乡镇,形成“一镇一平台”的科技支撑网络。小辛庄村博士农场通过土壤改良技术,使紫衣花生亩产值提升656元;桃山村月亮湖教授工作站创新推广“四青轮作”技术,实现种植标准化与土地高效利用。科技小院累计助力村集体增收710万元,带动超千名农民就业,成为科技惠农的“直通车”。
数字赋能产业:智慧农业重塑生产新生态
聚焦育种、种养、加工全链条数智化升级,怀柔区打造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神农·固芯”智慧育种平台在怀柔科学城投用,突破传统育种周期限制,推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顶秀农场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大田作物精准监测与智能灌溉,节水率达30%;中科捷云智能养殖平台入选农业农村部推广名录,带动全国养殖业数字化变革。长哨营满族乡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技术优势,建成鲜食玉米深加工厂,开发即食玉米、玉米汁等10余种产品,年加工能力超5000吨,推动一二产深度融合。
科技示范引领:“五良融合”构建高产高效新模式
全区以“良种+良机+良法+良田+良制”协同创新为核心,推广粮食新品种覆盖率超8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5%,构建北方旱作农业高产样板。种质资源保护取得突破,达氏鳇鱼和施氏鲟鱼保育项目为鲟鱼产业提供优质种源保障。智慧农业基建加速布局:北房镇30栋智慧大棚实现温光水肥智能调控,增产20%以上;九渡河镇创新“1人管23田”智慧农田管理模式,复耕复垦效率提升3倍;桥梓镇145亩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集成无人农机、AI病虫害监测等前沿技术,打造设施农业“未来农场”样板。
怀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围绕“农业中关村”建设目标,强化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延伸。怀柔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通过技术推广、成果转化、装备更新等有效途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怀柔农业产业发展。(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