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发源地,是第一架国产歼击机生产基地,是国内承担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任务最多的地区,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新能源电动飞机量产能力的城市。
沈阳一直将航空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重点产业集群进行培育,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此前,工信部公示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沈阳航空集群成功入选。
中航沈飞研制的先进战机。受访公司/供图日前,证券时报记者在沈阳采访时了解到,沈阳航空产业集群规模目前位于国内第一梯队,自2022年提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航空产业基地以来,沈阳航空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启动建设,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稳步提升,产业链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沈阳航空集群正向着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加速迈进。
沈飞航空博览园外景。受访公司/供图拓展无人机技术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无距科技”)是一家集无人机飞控系统、无人机整机及无人机大数据云平台系统技术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曾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评为“世界十大无人机应用团队”,在无人机总体设计与飞控技术等方面具备10余年的技术积淀。
“无距科技最开始是做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它是无人机的核心产品,相当于电脑中的CPU。”无距科技副总经理冯洋介绍,2017年,无距科技正式进入无人机整机领域,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等开展长期合作,生产的工业级产品应用于应急救援、智慧边防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THEONE系列单旋翼飞控产品占国内市场80%的份额。
目前,无距科技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20余项,授权专利165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产品已通过国际FCC、CE、ISO9001、GJB9001C等体系认证。在科技持续创新方面,无距科技与相关单位一起开展了小型无人机飞行器仿地飞行研究及试验验证、基于低温环境下的无人机试验、多型号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研发与飞行试验等。
“无距科技已完成pre-A轮、A轮融资,希望在未来几年能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冯洋介绍,公司将依托核心技术,以提供智能、稳定、高效的无人机设备为手段,不断探索更优质的无人机作业解决方案。
据新华社今年1月报道,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制的RX4E锐翔四座电动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我国首款取得型号批准的正常类电动飞机,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动飞机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推动了我国绿色航空技术发展。
目前,以无距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沈阳航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中国航空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沈飞航空博览园展示的飞机。受访公司/供图沈阳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沈阳市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一直将航空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重点产业集群进行培育。2022年,沈阳提出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航空产业基地。2023年以来,沈阳市航空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启动建设,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稳步提升,产业链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
头部企业+配套园区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阳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飞机、发动机研制基地,是国内航空产业发展基础最好、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
“沈阳在发展航空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沈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沈阳航空产业链条齐全,拥有从军机、民机、发动机到通用飞机、无人机等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这为航空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沈阳通过“头部企业+配套园区”的模式,形成了民机、发动机、军机、燃气轮机四大产业集群,提升了本地配套率。沈阳市已拥有较为完备的航空产业链、产品谱系以及要素资源,包括民机、发动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领域,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制造总装到维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姜瑞春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辽宁省是国内唯一能够同时具备生产歼击机、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国之利器的省份,这也奠定了辽宁军工大省、军工强省的地位。辽宁省以航空装备、舰船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形成了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整机制造、试验测试、运维保障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辽宁航空产业主要集聚在沈阳、大连等市,其中沈阳市占据90%。沈阳航空产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601所、606所、自动化所、金属所、通航研究院等骨干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全国领先,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业规模破千亿
航空产业技术创新尤其重要,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沈阳市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在重大民机和配套供应商、激励高端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出台了支持政策,投入数十亿元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2023年,沈阳航空产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10%。
另外,以沈阳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沈阳打造了全国领先的航空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平台,近5年获得专利1000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000余项。沈阳还围绕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14家。
拥有完备的航空产业链、产品谱系以及要素资源,再加上强大的研发优势,让沈阳发展航空产业如虎添翼。2024年全年,沈阳航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工信部此前发布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共有35个集群上榜,沈阳航空集群榜上有名。
“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对于沈阳市航空产业影响重大。”沈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它提升了沈阳航空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作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胜出者,沈阳航空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有助于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在沈阳采访期间了解到,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沈阳市航空产业也在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风口。沈阳市重点布局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通过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平台作用,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到无人机项目中,在设计、生产、培训等方面取得突破。
姜瑞春认为,沈阳应该坚持军用与民用无人机融合特色发展,支持601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发展特色无人机产品,重点支持发展1—2吨无人货机、高原货运无人机、军贸无人机、军用无人机和军民两用无人机;培育无人机领军企业,打造无人机产业园区,推动无人机在快递物流、安防监控、农业植保、应急消防、城市管理、地理测绘、电力巡检等领域的应用。
补齐民用航空短板
沈阳此前出台《沈阳市航空航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明确了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布局,即聚焦整机总装、大部件及关键零部件、机载系统、航空服务等4个产业方向,联动发展航天产业、空天衍生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现阶段,沈阳航空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已成为沈阳第五个千亿级集群。沈阳还将持续放大优势,提升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关键系统研发试验能力、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培育、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围绕“军民燃+低空经济”优势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航空产业规模,将沈阳市航空集群打造成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不过,沈阳航空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短板需要补齐。
“沈阳民机规模相对较弱,缺少大飞机整机总装牵引项目。因此沈阳要重点加强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和培育民用航空重大项目,提升民机产业规模和对产业整体的拉动作用。”沈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另外还要加强本地配套企业的能力建设,促进本地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配套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快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建立航空维修、航材交易等产业,提升沈阳航空服务业发展。
姜瑞春认为,沈阳发展航空产业,应该支持中航沈飞联合601所、626所及配套企业建设“整零共同体”,推动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沈飞加强合作,加快实施“大型航空机加结构件”项目。同时,应该加快推进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中航发燃机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培育本地供应商。以中航沈飞搬迁为牵引,推进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沈阳航空航天城起步区。
另外,沈阳应积极承接国家科研任务,形成技术研发、孵化网络。推动沈阳建设创新示范基地试点,打造航空主战装备军工科研创新高地,重点培育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谋划组建产业创新中心,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家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短板。
“航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沈阳还应深化校企联动,培育一批航空产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吸引更多航空产业人才落户。”姜瑞春表示。
来源:e公司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林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