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 本报记者 陈国东
张北县,因有“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之称的元中都遗址坐落于县域内,而广为人知;闻名世界的“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贯穿县境,见证了蒙汉互市、民族融合的历史变迁。
近年来,张北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全流程调解工作理念,抓前端、治未病,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绘就了一幅定分止争新“枫”景。2024年,该院先行调解案件数、成功分流率位居张家口市前列,整体质效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今年前4个月,该院先行调解案件数已达393件。
组建专业团队
啃下发还重审案件“硬骨头”
前不久,张北县某物业公司负责人来到县法院,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是你们算细账、反复调,让我们摆脱了两年的诉讼困扰,这下我们能轻装上阵了。”
原告某物业公司诉被告田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案,经一审、二审后发还重审。因此案历时长,双方积怨深,调解难度大。立案庭庭长李亚南主动承办该案件后,与主管副院长杨永才一起走访附近商户,了解到该物业纠纷不仅是单纯的收取费用的矛盾,还涉及服务到位与否、业主满意与否的问题。了解纠纷产生的根源后,杨永才、李亚南认为单纯判决此案不能实质性解决问题,调解才是最佳的选择。
杨永才、李亚南经过多次深入社区走访调查,并与物业公司就服务项目及服务质量反复沟通、反复释法,使得物业公司认识到,因住户少、收取的费用少,导致雇佣的人员少,服务项目和质量与业主的要求有差距,同意再降低物业收费。对此,杨永才、李亚南考虑到如果物业费降费幅度太大,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存,更有可能降低服务质量和减少服务项目,势必引发新的矛盾纠纷。于是,他们和社区干部一方面帮物业公司算成本账、算发展账,另一方面又向被告及其他业主算服务质量账和公共利益账。通过算细账、说情理,原被告在合理区间内达成了一致的收费标准。至此,一起长达两年之久的物业纠纷在法官和社区干部的见证下达成和解。
发还重审案件虽数量不多,但化解难度大。近年来,张北法院以落实院庭长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责任制为抓手,专门制定了《张北县人民法院院庭长办案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办案类型、比例以及奖惩机制等,并组建了由院领导和两名庭长在内的发还重审办案团队,主管副院长主动承办发还重审的繁案难案,其他两名庭长采取随机分案,常态化推进了院庭长办案制度的落地落实。2024年,该院被发还重审的 21件案件全部由院庭长带头办结;今年以来,该院被发还重审的3件案件均由庭长主动请缨办理。
“调解+速裁”模式
跑出小额诉讼案件办理“加速度”
“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开庭就是便利,既解决了我们外地人诉讼的不便,又快速挽回了我们的损失!”这是张北法院对一起汽车租赁合同纠纷案调解结案后,原告北京某汽车租赁公司工作人员发出的赞叹。
2024年8月15日,被告陈某向北京某汽车租赁公司租赁汽车一辆,并约定了租金和还车地点。同年9月2日,被告将所租车辆丢弃在北京市区某地后离开,导致原告费尽周折找回车辆,对公司造成了损失。后双方协商未果,今年3月北京某汽车租赁公司将陈某诉至张北法院。该案立案后,经征得双方同意,主办法官决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通过两次网上开庭,主办法官本着调解先行的思路,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不懈努力,3月31日,双方就违约金及赔偿数额当庭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庭审后,被告陈某主动履行了义务,该案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17天。
近年来,张北法院坚持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全部导入,应用尽用”,通过采取“先行调解+速裁快审”简案快结的办案模式,推动法官和专职调解员职能融合、优势互补、双向奔赴。同时,严格程序转化管控,杜绝程序空转,力促纠纷“快走”程序。对此,该院组建了由3名经验丰富法官组成的速裁团队,专门办理小额诉讼案件,做到了“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跑出小额诉讼案件办理“加速度”。2024年,该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1487件,适用率41.78%,案件平均审理时长21.81天。2025年以来,该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702件,适用率42.76%,平均审理时长20.51天。
“法院+N”融合调
奏响多元解纷“最强音”
“历时6年多的纠纷,30多件案子,今天‘一揽子’全解决了,而且我们没有花一分钱,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是张北县某村李某代表34户村民对张北法院法官和乡综治中心负责人、司法所所长表达的感谢。
张北县某村34件土地房屋租赁纠纷诉至张北法院后,因案涉人数多,跨度时间长,案情复杂,主办法官及时深入乡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得知该案系本地外出经商人员成立的某农业开发公司与村民签订土地房屋租赁协议,用作开发民宿项目,但因经营不善停业搁置,拖欠村民租金、劳务费等400余万元。如何让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让企业止损,让村民息诉?张北法院主管副院长与速裁法官在乡党委、综治中心、司法所的配合下,赴石家庄市与企业负责人当面协商,后又多次入村征求村民意见,实地调查了解项目经营现状。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村民权益保障,结合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他们多次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共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在乡综治中心的组织下,34户村民主动与该农业开发公司达成以建成的民宿等资产抵顶所欠债务的调解协议,并解除了双方租赁合同。后双方自动履行,纠纷实质化解。
近年来,张北法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深化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多元化解机制,出台了《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落实意见》,推动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法院+N”先行调解机制,搭建了“法院+专职调解员”“法院+工会”“法院+妇联”“法院+工商联”等解纷平台,凝聚了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奏响了多元解纷“最强音”。
“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少花钱、不花钱,少走程序、快走程序,内挖潜力、外聚合力,在定分的同时更重止争,一道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矛盾纠纷化解了。”张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秀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