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邦集团”)作为中国企业500强、国家级绿色工厂,近年来以党建引领为重要引擎,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作为一家拥有36年历史,资产总额超300亿元,职工6000余人的大型集团化公司,多年来,建邦集团坚持将党建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红色引擎”驱动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和产学研协同,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企业不仅是国内钢铁行业多项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更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党建领航:
从9名党员到创新攻坚“先锋队”
1997年,建邦集团成立党支部时仅有9名党员,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0余名党员的基层党组织。
20余年来,通过“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理念,建邦集团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党员在技术攻关、工艺优化中始终冲锋在前,先后带头攻克“稀土微合金化钢筋工艺研究”“高碳钢碳偏析控制技术”等工艺瓶颈及难题,更通过“老党员带新兵”的传帮带机制,形成“老党员示范引领、青年党员冲锋在前”的生动局面。
2024年,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省市级技术研发平台,建邦集团以6.04亿元研发投入为支撑,统筹推进87项重点攻关项目。在党员技术团队的引领下,“高炉喷吹配煤催化燃烧特性研究”“耐候耐热焊丝钢盘条工艺研发”等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攻克,既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又推动节能减排实践,更助力企业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
建邦集团通过“达者为师、师徒相长”的技艺传承,培养出大批“带得出、打得响”的技术尖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红色动能。2024年,集团组织评审创新项目1710项,奖励1623项,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亿元,实现生产工艺优化、职工收入提升、创新意识增强的良性循环。
科技驱动:
“党建+创新”双轮赋能产业升级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如同车之双轮,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激活创新动能。建邦集团以“党建+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构建起“先锋引领—机制保障—生态协同”的创新体系。
通过“党旗插在攻关一线”工作法,建邦集团组建党员领衔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立“‘三会一课’+技术研讨”融合机制。在专利矩阵构建中,各党支部联动技术中心形成创新合力,累计获授权专利586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564项,外观专利5项)。专利技术均应用到公司新产品、设备中,新技术的使用使得员工降低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党员揭榜挂帅—团队协同攻关—成果全员共享”的创新生态。
在产学研合作中,党组织“穿针引线”。建邦集团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搭建“需求对接—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的立体化创新平台,联合开发“带钢薄规格板型模拟模型”“转炉高效冶炼技术”等前沿课题。同时,将党建共建协议嵌入技术合作协议,通过“项目党员责任区”制度,确保关键技术攻关与党组织作用发挥同频共振,实现组织联建、人才联育、技术联攻。
在党组织的统筹引领下,创新体系的系统重构推动建邦集团实现三大战略转型:从末端治理向全流程绿色化再造跃迁,清洁生产技术覆盖生产全周期;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化管控跨越,构建智能化工厂新形态;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生态升级,孵化工业数字化平台。这种“红色引擎”驱动的“三化”转型,开辟了党建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标准引领:
抢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建邦集团进一步构建“党组织统筹—党员攻关—全员参与”的标准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协同机制,以标准化建设抢占制高点。
建邦集团累计参与制定各级标准25项,其中《钢筋混凝土四面带肋钢筋》突破传统钢筋力学性能局限,推动建筑用钢升级换代;参与编制的《钢铁企业油品净化循环利用技术规范》等5项标准,填补绿色生产领域标准空白;正在编制的《钢铁企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等标准,为行业“双碳”目标提供技术规范;主导制定的《钢筋免加热直轧技术要求》,重构轧制流程实现能效革命性提升,其核心工艺路径为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范式。
今天,建邦集团是工信部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全国环境守法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示范单位。它以党建“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根基”,实现生产模式向智能化跨越,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管理机制向现代化转型,为新时代党企共进提供了更多“党建强则企业强”的生动样本。
(图)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建邦集团公司党委举行2024年“七一”表彰大会,全体党员、预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建邦集团供图
上一篇:奋楫扬帆,迈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下一篇:为12万名失能老人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