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政协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按照“串链延链强链”的工作思路,用好用活为民“服务链”,串点成线、连线扩面,着力构建委员履职为民“服务网”,让群众真切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串链织细网,推动为民服务更具准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协委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涟水县政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系统化思维一体推进为民服务“信息链、阵地链、资源链”有效串联,形成群众需求与委员服务无缝衔接、精准对接、集成供给的服务网,推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更精准、更广泛。通过委员走访、社情民意征集、“有事好商量·码上议”等路径,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及时组织集中研判,引导委员主动认领,“量身”定制服务项目,形成需求与服务无缝衔接、精准对接的信息网。如,在基层协商议事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老人为年轻时没有拍摄婚纱照而遗憾,便组织有摄影特长的委员认领心愿,连续3年开展“镜像圆梦·公益摄影”活动。精准调配17个“委员为民服务超市”“全”的优势、23个界别群众联络站“专”的特长,同步开展服务为民活动150余场次、惠及特殊困难群体7500余人次。整合委员、社会组织、部门单位等资源力量,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务。如,引入县中医院、县融媒体中心、种植大户等专业资源,通过做讲座、推视频、种草药等方式,在全县掀起了学中医、用中医的热潮。
延链织密网,推动为民服务更具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如何更加有效、让群众更加满意?涟水县政协坚持“群众需求清单”就是“委员履职清单”,以结构化思维分类延展“时间链、主题链、对接链”,进一步织密织牢服务网“网眼”,推动服务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在“委员固定服务日”的基础上提供“错时”服务、“延时”服务,实现为民服务“24小时不打烊”。如,组织文艺界委员、有曲艺特长的委员利用中小学校课后延时、“双休”等时间段,通过名家示范、互动教学、戏曲展演等形式,成功“圈粉”一批中小学教师及家长和学生。丰富服务内容,在“乐民、便民、惠民”的基础上新增“强村富民”等主题,连续3年开展“同心米”认领活动,参与对象从市县政协委员到社会各界人士,助力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跟进群众需求,推动“面对面”“固定式”服务方式向“云端式”“行走式”延伸,实现委员为民服务全场景。如,借助“码”上议平台,围绕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助力基层治理、传承中医药文化等主题,采用“现场﹢‘云’直播”的方式开展“政协讲坛”。
强链织牢网,推动为民服务更具热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涟水县政协以流程化思维建强“规矩链、激励链、队伍链”,全方位、立体式构建为民服务网的“四梁八柱”,推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更加持久、更有热度。出台关于打造“四位一体”功能室、“委员为民服务超市”、委员履职为民“服务链”等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挂钩3—4个镇(街道)、1—2个委员联络站和“委员为民服务超市”,专委会具体负责的职责机制,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打造“委委道来”读书分享汇,开展“沉浸式”“行走式”“滴灌式”“嵌入式”“头雁式”分享,分界别组织委员学习观摩服务为民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推动委员变“条线专才”为“服务通才”,集聚更多委员力量。严格落实委员履职量化管理办法和评价细则,创新打造委员“履职成果发布厅”“履职故事分享会”等平台,在涟水政协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专栏,组织优秀委员分享履职故事、展示履职风采,鼓励委员在服务为民活动中“站C位、唱主角”,推动委员履职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跟我干”转变。
(作者姜杰系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