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首席记者施诗 记者李依农 布达佩斯、上海报道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信任与责任正成为稀缺品。而中国与匈牙利之间的友谊,却恰如一道温暖的桥梁,穿越时代风云,始终坚实如初。
“几百年来,匈牙利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友好交往,这段友谊从丝绸之路时期延续至今。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执政,都深知与中国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如是说。他坚信,中匈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国家间的战略对接、贸易往来,更是人民之间的相知相亲。
作为中国企业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匈牙利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文化和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中国公司来到匈牙利投资发展,会感到宾至如归”,迈杰希·彼得说。无论是高科技、基础设施,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匈合作正不断拓展广度与深度。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双方已展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
当前,世界正呼唤更多稳定与信任。在迈杰希·彼得看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不是对抗,而是合作与相互理解,是在尊重中互学互鉴,并将所学用于造福人民;而中国,始终主张共担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其一贯的耐心与历史视野,成为这一方向的坚定推动者。
50年的中欧建交历程,见证了互信与合作的积累;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匈关系有望迈上更高台阶。正如迈杰希·彼得所强调:“我们彼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必须厚植共同利益,将共担责任放在首位。”
国际合作应以“责任”为本
《南方财经》: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秩序?
迈杰希·彼得: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回答。大约在十年或二十年前,美国仍是全球发展的领头羊,是一个值得信赖、行事稳健的国家。然而遗憾的是,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其立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谁是这一变化的最大输家?我认为,是美国人民。因为如今很难再将美国视为一个可信赖、可预期的合作伙伴。
当前,世界上有两个重要的大国:中国和美国。对整个世界而言,真正有益的不是对抗,而是合作与相互理解,是在尊重中互学互鉴,并将所学用于造福人民。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希望美国新政府能够认识到信誉与“可预期”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时间和耐心。因此,我希望未来几年中美两国能够在增进理解、扩大合作方面迈出更实质性的步伐。这不仅对中美两国至关重要,也将为全球带来积极影响。
《南方财经》:你对国际社会的未来有何期待?
迈杰希·彼得: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责任,对子孙后代、对国际社会未来以及对人民的责任。
我时常看到西方世界的一些领导人,对全球的未来不够关心。幸运的是,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有些领导人展现出了一种应有的责任感。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领导人都如此。有些领导人——包括美国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真正关心这种责任。
我感受到了中国在这方面展现出的担当,因为中国始终主张共担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彼此紧密相连,非洲、美国、中国、欧洲,休戚与共,因此必须厚植共同利益,将共担责任放在首位。
匈中合作基础深厚
《南方财经》:如何评价近年来的中匈贸易关系?
迈杰希·彼得:我坚定致力于推动中匈关系发展,认为其中蕴含机遇。几百年来,匈牙利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友好交往,这段友谊从丝绸之路时期延续至今。2002年匈牙利政权更迭后,我当选为总理,并决定亲自访问中国,推动两国关系深化发展。正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开启了,或者说重启了良好的中匈关系。我深感欣慰的是,我的所有继任者都秉持着同样的理念,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执政,都深知与中国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现任匈牙利总理同样高度重视两国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涵盖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中国对匈牙利的投资规模可观,我们欢迎更多中国投资者来到匈牙利投资兴业,帮助匈牙利人民实现更大的生活成就。
在文化领域,中匈交流也非常紧密。我曾推动建立一所匈中双语学校,让孩子们可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促进年轻人之间的深入交流,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我们在展览方面也有良好合作,两国高校之间也保持着友好的文化交流。
总体来看,当前的中匈关系令人欣喜。当然,总还有提升的空间,我希望双边关系能够更快地发展。比如,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中国游客走在匈牙利的街头。我刚从奥地利维也纳回来,看到那里的中国游客络绎不绝,我希望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也能看到相似的景象。
正如我所说,中匈关系持续向好。虽然我对现状感到满意,也为双方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但我依然希望继续推动中匈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欢迎中国企业在匈投资兴业
《南方财经》: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进入匈牙利,特别是在布达佩斯,许多企业在此设立总部和工厂。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将为匈牙利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迈杰希·彼得:首先,匈牙利人民热烈欢迎中国人民。我们非常开放包容,非常高兴看到中国人来到这里生活、工作。如今,在匈华人已形成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所以,如果中国公司来到匈牙利投资发展,会感到宾至如归。
其次,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有着一定的优势。通过匈牙利,中国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进入欧洲市场。在经济方面,匈牙利还能够为来此工作的中国投资者提供一些政策支持。
此外,匈牙利文化生活丰富,艺术氛围浓厚。许多中国朋友热爱匈牙利文化,前来欣赏歌剧、参观博物馆与图书馆。我们也乐于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情感纽带。在我看来,最为关键的是开放包容的匈牙利人民,无论是投资、访问还是学术研究等,我们始终欢迎中国朋友前来。
《南方财经》:匈牙利能否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桥梁或平台?
迈杰希·彼得:当然。匈牙利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平台。尽管偶有小波折,但总体而言我们与欧洲各国领导人保持着友好联系。对于希望拓展欧洲业务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深入理解欧洲市场至关重要,而我们正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支持。
我知道中国的大企业对欧洲市场已有深入了解,但匈牙利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欧洲市场。
高度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南方财经》: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您认为中匈关系在中欧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迈杰希·彼得:匈牙利是个小国,但我们与世界保持广泛的联系。我们有非常优秀的研究人员,曾多次荣获诺贝尔奖。所以我认为文化交流大有裨益,我们也乐于向中国人民学习,学习中国文化。
《南方财经》:匈牙利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迈杰希·彼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伊始就动力十足,启动迅速,进展顺利,成果显著,让人非常欣喜。
我坚定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能加强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交流。我希望各项合作能够加快落地,取得更实在的进展。
正如我之前所说,这是一个卓越的倡议,意义非凡。比如匈牙利与中国、塞尔维亚合作建设的匈塞铁路项目,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不仅可以推动贝尔格莱德融入世界格局,与中国和匈牙利建立更多联系,也为该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但我认为,这样的项目不应止步于匈牙利与贝尔格莱德之间,完全可以进一步延伸至西欧。通过更广泛的联通,推动更加高效和快速的发展。因此,我高度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希望它能够继续扎实推进。
互学互鉴 中匈共享发展成果
《南方财经》: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您是否希望看到更多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入匈牙利?
迈杰希·彼得:我非常欣赏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也当然希望能够分享这些成果。
另一方面,匈牙利在生物技术方面也具备较高水平,我们有不少领先的科研成果。比如,两三年前,一位匈牙利女科学家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同样希望在这些领域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
我还特别欣赏中国研究人员所做的工作。尤其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中国的年轻人虽然在世界各地求学,但最终多数选择回到祖国,将所学知识用于国家科研发展。我们要向中国学习这个非常好的理念。
我曾有机会参访一些中国在海外的研究中心,那些中心为中国年轻人提供了展示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这种培养和支持机制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重要的一点是,中国非常重视大学和科研的发展,认识到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这种理念同样对匈牙利具有启发意义。
《南方财经》:广东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全球科创中心之一。您对广东印象如何?
迈杰希·彼得:是的。我曾多次访问广东,每次都很高兴能够去到那里。我热爱广东音乐,也热爱广东美食。除此之外,我也非常欣赏广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物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广东人民的热情友好。他们对匈牙利人民敞开心扉,愿意交流、沟通、建立友谊。
《南方财经》:展望未来,中国和匈牙利可以在哪些行业或领域加强合作?
迈杰希·彼得:我不是工程师,因此对具体的技术细节了解不多,但我相信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等领域,匈牙利具备一定优势,能够为中国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合作。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向中国学习你们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