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温馨铸魂 王继明 摄她们说:女娃生在了大山,注定前路暗淡,嫁人,生子,洗衣做饭,日子可以一眼望穿。这究竟是多少山区女孩子们的真实写照。一座座大山,一座座峰峦,挡住的不只是少年的视线,更是困住他们的脚步走得更远。
生活在乡村,没有见过大城市的繁华,没有吃过美味佳肴。小时候,总是在想,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是一座又一座起伏的大山,是否还存在人烟,是不是熙熙攘攘的小镇?为什么我猜不到这山的后面会是灯红酒绿的城市,因为我没见过繁华的都市,想象不出那灯火辉煌,彻夜通明的景象。在小学时,有一篇《我多想去看看》的课文。在下课时,老师潦草地说,文中是一位小朋友想要踏遍万水千山去天安门看一看。而她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我陷入沉思,天安门究竟是什么样?我瞬间也渴望起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一切。但是我怎样才能走出大山?
后来,我意识到最为捷径的路——读书,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我自己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要走出这大山。我要像一束玫瑰一样,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绚丽的花,肆意绽放。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城乡教育差距,我努力地向上爬,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有多少次因为升学在黑夜里偷偷哭泣,又有多少次因为成绩而彻夜不眠,更有多少次面对别人的质疑与否定。我们允许自己被否定,允许别人的批评,但我们自己无须全部认同。只要眼中有光,前途总会被照亮。似乎世界上没有人感同身受,其中的路很难走,究竟有多难,可能只有自己最清楚。
后来,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曾经“小明花费20分钟就能走到的天安门”,我如今花了20年才走到她的身边。曾经书本上的插图,竟然真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也要去看世界的每个角落,北平的秋,史铁生的地坛,崔颢的黄鹤楼,白居易笔下的玉门关,西北的月牙泉月与鸣沙山,还要去西藏转动经幡。原来真的是如同书上写的那般,“年少不可得之物,终将困其一生”。我因为渴望外面的世界,努力学习,努力读书,努力地向上攀爬,用知识带我去渴望的地方,可能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没有那些低头苦读的日子,就没有现在阅尽千帆的我吧!而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与摧残,拥有梦想的人,想要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也不会满手污泥。即使摘星未果,那明媚的太阳光也会照射在你的身上,你终将也会灿烂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