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外国游客在凤凰古城 吴东林 摄□ 黄文渊 本报记者 高 慧
一艘艘乌篷船缓缓划过沱江江面,船头挂着的红灯笼轻轻摇曳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晕,与岸边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及悬挂的各色彩灯相互辉映……近日,来自德国的旅行博主汉森,正在拍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的景色,凤凰古城的传统建筑让他十分惊叹:“被这座古城惊艳了,准备在这里拍摄一期旅行vlog,分享给我的粉丝们。”
据了解,凤凰古城正在以“千年古韵+现代服务”的模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创新。从非遗体验到智慧旅游,从美食之旅到旅拍风潮,这座古城不仅成为外国游客探索东方魅力的窗口,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
如今,像汉森这样的外国游客在凤凰古城越来越常见。在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里,经常能偶遇悠闲漫步的外国游客——有的爱拍照,有的爱逛小店,有的边走边看,还有的背着登山包步履匆匆……他们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分享凤凰古城的传统建筑、夜景,以及苗族银饰制作、蜡染等相关体验,展示着镜头下这座千年古城的“国际范”与“民族风”的交融之美,以此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我就是从网上看到有人分享在凤凰古城的旅拍照片被吸引来的。”正在旅拍店里等待化妆的马来西亚游客蔡丽丽,一直在拿着手机记录,拍摄旅行vlog。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6日,凤凰县累计接待境外游客超7.3万人次,同比增长17.58%。“这几年,来凤凰古城的东南亚游客特别多,我感觉他们很喜欢凤凰古城。古城的夜景、互动性很强的演出,旅拍体验、特色小吃等是他们的‘心头好’。”从业16年的张家界青淞国际旅行社导游吴梦超说,“我现在基本每周带入境旅游团来凤凰古城。”
为了迎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凤凰县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在细节上尽显用心。
五一假期,面对大客流考验,凤凰县调集500余名“文旅志愿者”在景区提供咨询、翻译、应急救助服务,获游客点赞。走进古城,景区内增设的英语、韩语等外语标识格外醒目,很多外国游客仅靠手机扫描双语解说牌,就可实现“自由行”。
凤凰古城的大多数商店里,英语、韩语等多语种的标识和菜单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外国游客的增多为古城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认真对待,自觉提升服务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凤凰古城民宿老板李利萌说,“我们现在很注重品质,争取让所有游客能记得住凤凰的美,用镜头传播凤凰的美。”
在凤凰古城,为外国游客提供国际标准设施,满足外国游客生活习惯早就成为凤凰古城文旅从业者的基本认知。“遇见翠翠”旅拍工作室,在2023年就已联合人社部门为员工进行外语培训,同时,在店里配备了多台翻译器,为外国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凤凰政府部门也在发力提升外国游客的体验感,全面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及服务体验。
为满足外国游客对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凤凰县推出了苗族手工艺工作坊、蜡染DIY体验、沱江夜游灯光秀等更多定制化项目;增加了拦门酒、篝火晚会等传统体验节目的英文解说,并简化流程以符合外国游客的节奏;在一些博物馆或文化体验中心则引入数字技术,如AR展示苗族银饰制作过程,提升文化传播的直观性。
为了延长外国游客在凤凰县的停留时间,部分旅行社还结合周边竹山、老家寨等苗乡,设计多日深度游路线,带动住宿、餐饮等二次消费。
凤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凤凰县计划引入AI翻译设备,实现景区内即时语言转换。希望通过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推动凤凰古城由传统观光型景区向“文化深度体验+国际品质服务”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