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金晓玲报道 12公里,18分钟配送完成,相较传统运输方式,压缩时间近70%……5月18日,东北地区首条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在沈阳启用。
当日清晨,一架带有“航产一号”标志的中型无人机停在沈阳中心血站的无人机起降场内。接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紧急用血需求,血站工作人员迅速从血库取出血液,放入专用的恒温箱,疾步赶至无人机旁,核检包装密封性后,将其装入无人机装载箱。
随着螺旋桨声响起,无人机起飞,避开人群集聚区,途经朗明街绿化带,沿浑河飞行,跨越富民桥、浑河桥、三好桥和南运河,历经18分钟,飞行约12公里,精准平稳地降落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无人机起降场。医务人员现场核验,迅速将血液送到指定位置。
此次血液配送是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沈阳市卫健委共同谋划、联合辽宁众飞科技执飞的一个示范应用场景,标志着东北地区首条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正式开航。
沈阳中心血站站长魏迎东告诉记者,在传统地面运输配送模式下,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发到血站取血,再返至医院,交通高峰时段,全程大约需要2个小时,即使在非高峰时段,用时也要1个小时。“而无人机运输突破了地面交通瓶颈,快速完成配送。这条‘空中生命线’将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魏迎东说。
“无人机飞行全程采用冷链温控系统,对血液温度和位置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宇说,“在集团的沈阳低空经济管理服务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对无人机的飞行动态进行全程监控,保障飞行过程平稳安全。”
据了解,此次东北首条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在沈阳开通,得到了军民航主管单位、发改等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将与沈阳市燃气集团合作推进高压燃气管路巡检、与邮政公司合作推进邮政村村通快递等应用场景快速落地。
链接
沈阳有30个起降场开始选址论证
无人机在民生领域的作用逐渐凸显。目前,《沈阳市新型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构建“基地—枢纽—节点”三级起降设施体系,规划近期起降场所超过150个,先期30个起降场已开始选址论证。
同时,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的1吨级无人机正在进行试飞验证;与沈航空央企共同开发的高商载10吨级货运无人机开始研制;与意大利研发团队、飞机设计所联合研发六座倾转涵道混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将于年内完成首架原型机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