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索乙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表现如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表明,4月份,我国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一系列释放出积极信号的数据,足以令我们打消顾虑、坚定信心。
过去的这个4月可谓是波翻浪涌。月初,美国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60多个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月中,由于中国的坚决反制,美国再次对中国商品加征了91%的惩罚性关税,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提出征收港口费等301调查限制措施。这些以关税等为威胁、要挟的限制措施既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更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给中国外贸企业出了一道必答的考题。同时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盈利承压等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这也让4月的经济走势备受各方关注。
一些人开始心存疑惑:中国经济在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面前还能否保持平稳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大,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减压提气的信心在哪里?4月的最新统计数据从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生产供给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扩大、外贸韧性得到彰显、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的一系列数字背后,是面对急剧变化的复杂局势,我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的又一次彰显。“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有底气、有信心,经受得起狂风骤雨的洗礼,抵御得住贸易寒流的侵袭,终将让世人见证“海纳百川”的从容与坚定。
这种底气和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基础稳、发展空间广的强大抗压能力。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新旧动能转换的语境下,挑战从未“离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优势始终“在场”。动能转换、破旧立新,“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颇为亮眼的4月数据提升的是信心的“含金量”,折射的是我国具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
这种底气和信心来自于中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应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揽全局,准确洞察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这些为我国经济面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主动应变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种底气和信心来自于中国宏观政策的加力显效。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推动经济明显回升。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存量和增量政策接续发力,有力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支持了创新、稳定了预期,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外部冲击挑战,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做好经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有效增强了社会发展信心。
这种底气和信心来自于各方面积极应变克难。面对外部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用足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进一步降准降息,推动重点任务早落地早见效,助力经济稳定运行。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及时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有效巩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面对美加征关税的影响,广大外贸企业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加力拓展多元化市场,促进了外贸稳定增长。
实践一再证明,我国经济基础牢、发展有成效、制度有优势、政策有保障、市场有活力,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经济航船谁也阻挡不住,必将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