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北京市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科技助翼·自强筑梦”——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在示范中心汇爱大厦启用,60余种科技助残产品集中亮相,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智慧生活新体验。
促进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残疾人需求“零距离”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分为“畅行、畅视、畅听、畅心、畅想”5个分区,40余家企业和院校带来60余种前沿助残科技产品,包括方便视障人士出行的电子导盲犬、盲用大幅面触觉显示器,帮助听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同声传译字幕眼镜、手语交互设备,以及极具前沿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和治疗眼病的基因药物等,可以满足全障别残疾人对高新科技助残产品的需求。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旨在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打造集产品发布、展示、应用、反馈、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残疾人需求“零距离”,助力相关产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双向赋能。
助残科技企业代表表示,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为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搭建了供需沟通的交流平台,今后将持续在科技助残领域深耕,把解决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难题纳入研发布局,用高水平科技成果造福广大残疾人,推动助残事业向更加普惠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每一位残障人士都能在科技的赋能下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活动现场,4家科技企业分别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心智障碍等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体验官及家属颁发“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证书,这些体验官今后将亲身参与科技助残产品的测试等工作,为后续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意见建议。
残障人士体验科技助残产品后连声称赞
在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肢体残疾体验官李女士正在体验脑机AI轮椅。该产品运用多模态脑机AI技术,能精准识别大脑控制意图,实现轮椅多向运动控制。“这辆轮椅反应灵敏,充满科技感,特别方便上肢有障碍的肢体障碍者和渐冻症患者等人群。”
在小蒜电子导盲犬的引领下,视障人士王先生在现场模拟体验过马路。“这款产品通过语音提示和震动反馈,帮我顺利避开行人、找准方向,让我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性。”
视障人士黄女士体验了一套盲杖和助盲眼镜配合使用的智能导盲设备:“普通盲杖测不到交通信号灯、树枝、高墙等物体,而这款产品配备了精确的场景识别模式、求助模式,能够快速地告知我眼前的景象,以及应该如何避开障碍。如果遇到场景识别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也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应急键求助家人或者在线志愿者。这款产品还配有精确的导航系统,使用时不需要随时关注手机的语音提示,对于我们视障人群来说非常有帮助,大大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设备生产商表示,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设备,让盲人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近年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借助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重塑助残生态,促进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的应用推广;出台覆盖全障别、全生命周期残疾人辅具补贴政策,搭建“互联网+”辅具综合服务平台,将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一批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帮助47万名残疾人足不出户申请辅具122万件,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助残。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鹊桥二号中继星取得阶段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