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余洋
东西两座城,时间相隔不过一天,IP却讲出了相似的故事。
5月18日,成都的哪吒借裸眼3D技术“闯入”核心商圈的巨幕,与城市地标同框;5月19日,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为其庞大的IP宇宙再添一子——蜘蛛侠主题园区宣布动工。
一东一西,一个数字化的“首秀”,一个实体化的“动工”,仅仅是巧合,还是城市发展的“剧本”中,文化IP开始扮演了更吃重的角色?或许不如这样问:在旧的城市吸引力模型提速换挡之际,什么才是新的抓手?
IP,这个曾经更多在文化娱乐领域打转的词汇,似乎正悄然成为增加城市吸引力的新课题。它们不再仅仅是内容产品,而更像是一种催化剂,一种能够与城市空间、产业生态、乃至市民情感产生复杂化学反应的介质。
在这场城市引力的重塑中,IP如何从点缀走向支撑,甚至成为驱动?“强IP时代”对于一座城市真正的价值又在哪里?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两场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关于IP如何从“存在”走向“引力”的过程中。
成都的夜晚,再次因哪吒的出现有了些许不同。5月18日晚上,当那个自带BGM的少年英雄,从春熙路商圈的巨型屏幕中“破框”而出,围观人群的手机屏幕,几乎与哪吒一同点亮了夜空。
“我是哪吒的忠实粉丝,画面属实震撼。成都的裸眼3D做得特别好,科技感拉满!”市民娜娜的观感,在表达出在场者的心声的同时,也折射出这一IP与现代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背后,是技术包裹着IP的内核,与熟悉的地标建筑再次发生了一次“限时空降”的互动。
应该注意的是,哪吒的这场“全球首秀”,其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直接的经济收益,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城市表达方式。它用一种轻盈、炫目且自带流量的方式,提醒人们IP的生命力,以及这座城市运用IP对城市空间的“文化唤醒”,也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凭借IP的既有认知度和科技的新鲜感,为城市叙事注入可供快速传播的素材。
目光转向上海,迪士尼乐园蜘蛛侠主题园区的“破土动工”,则展现了IP“筑城”的另一面。
据报道,这已是上海迪士尼2016年开园后的第三个核心扩建。从最初“漫威英雄总部”的点状植入,到如今一个完整的蜘蛛侠主题园区拔地而起,迪士尼的IP运营逻辑清晰可见:用持续的内容投入和场景迭代,维持其吸引力。
惊险过山车也好,AR试穿战衣也好,这些都是会“玩”的IP运营的常规操作,其核心在于通过将IP世界观“实体化”,让游客从“观看故事”变为“进入故事”,并持续提供“非来不可”的理由。
再将视线放大来看,成都与上海,一个选择了IP的“数字化呈现”,追求与城市空间的“瞬时共振”;一个则延续了IP的“实体化深耕”,意在构筑体验闭环的“引力内核”。两者指向的,都是城市如何借助IP的力量,强化自身辨识度与吸引力。
哪吒的案例,像是城市通过对新晋“爆款”IP的敏捷实验,快速测试IP与城市元素的化学反应,并依赖于城市既有的文化肌理和科技应用的成熟度迅速铺开。迪士尼的模式,则是一套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展现出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精细化运营之下,将IP的商业价值挖掘到极致的实践。而这两种路径,共同描绘出当前“IP筑城”图景的多元与动态。
试看上下内外的城市,似乎都将IP打造提上了议程。这也多少揭示出,我们正航行在“强IP时代”的汪洋之中。
在当下,“强IP时代”这个词听起来已不陌生。若剥开层层包装,其本质或许是:在信息过载、选择泛滥的当下,IP凭借其凝聚的情感、独特的世界观和鲜明的人设,成为了一种高效的注意力“过滤器”和情感“连接器”。
城市,自然也察觉到了其中的机遇。如何将涌向IP的“流量”,有效地转化为城市自身的“留量”和“增量“?或许关键就在于“场景”的构建与运营。
成都的哪吒巨幕,便是在城市核心的商业地带,叠加了一个融合了潮流文化与时兴科技结合的“数字奇观”。这个场景或许是临时的,但它创造的“话题性”和“打卡欲”,却能实实在在转化为城市的短期曝光度和潜在的文旅吸引力。
像是前文提及的娜娜,除了被3D秀吸引,本身就是哪吒周边的消费者——这是IP注意力向经济行为转化的最为直观的体现之一。而这种以数字技术为媒介、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IP场景营造,也为当下城市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引流”新思路。
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则是“IP实体化场景”的集大成者。蜘蛛侠新园区的加入,使其IP场景矩阵更为丰满,与“疯狂动物城”、“玩具总动员”等区域形成联动,共同构筑了一个庞大且多元的“沉浸式叙事空间”。
在这场由IP驱动的城市价值重塑中,“文化地标”的意义也随之迭代。
例如,成都的天府双塔,原本只是城市天际线的构成部分,但在哪吒等IP的“映衬”下,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叙事功能,成为可以被二次传播的“事件背景板”,其作为“地标”的符号意义也因此得到了强化和延展。同样,上海迪士尼乐园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点,更是全球IP版图上一个耀眼的“文化地标”。
在此过程中,这些因IP而生或被IP“点亮”的文化地标,也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建筑或空间,更成为城市吸引力的“磁场”。围绕它们,人流、信息流、消费流得以汇聚和放大,最终塑造着城市的独特气质与长远竞争力,并成为 “IP筑城”时代,城市通过场景创新,锚固自身价值的典型场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