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跑”!北京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中标8亿元卫星星座大单
创始人
2025-05-20 00:01:44
0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烨

2025年的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向前奔跑,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就是,2025年民营航天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以往由“国家队”主导的系统级工程。

5月19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空”)获悉,该公司已正式确认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中标金额高达8.04亿元人民币。

对于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而言,这一体量的订单意义不言而喻。

无独有偶,同样在5月19日,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在山东附近海域圆满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发射任务,顺利将“天启星座”一期第34—37星共 4 颗卫星搭载送入高度 850km、倾角 45°的近地轨道;在此前的5月14日,成都的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也成功发射了号称“全球首个”的太空计算星座。

“国内商业航天的星座建设,正从过去的‘单星验证’、‘试验探索’阶段,加速迈向‘批量制造’、‘规模组网’。”一位长期关注商业航天赛道的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加速奔跑

5月18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公示,微纳星空公司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该星座此前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项目中标标的额为8.04亿元。

记者从微纳星空处了解到,该公司此次中标的“环天卫星星座”项目,旨在为四川眉山地区提供空天数据来源、加强多类型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扩充卫星应用场景。

根据招标项目要求,微纳星空将按计划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包括4颗光学卫星,6颗SAR卫星)的研制,并进行卫星发射组网。

对于微纳星空这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承接如此规模的“总承包”项目,负责从卫星研制、发射组网乃至后续可能的地面系统建设,已远非早年民营航天企业更多承担分系统或配套任务的角色可比。

而这种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甚至主导的模式,正成为天基“新基建”浪潮中的一个新方向。

公开信息显示,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作为一家相对年轻的商业航天企业,其在2018年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逾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2021年的B轮融资金额达到3.5亿元,2022年的B+轮融资亦达数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12月完成的数亿元C轮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调基金二期”)领投,创维投资、国华投资等机构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卫星的批量化生产、新一代卫星技术的研发以及市场拓展”。

就在微纳星空订单消息确认前不久的5月14日,成都的国星宇航也以“一箭12星”的形式,成功将其“太空计算星座”的首批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国星宇航官方消息,此次发射是其“星算”计划的首次大规模部署,后续星座组网仍在规划之中,其目标是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如果说卫星星座的规模化部署是“需求端”的放量,那么运载火箭的批量化、低成本发射则是“供给端”的关键保障。

与微纳星空8亿元订单在同日引发关注的,还有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宣布其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总部暨液体火箭总装基地正式交付。

据深蓝航天方面介绍,该基地占地75.2亩,总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未来将承担其“星云一号”液氧煤油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的总装集成任务。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在开业仪式上表示,这是公司“从技术验证向批量化装配过渡”的重要战略基地。

据记者了解,深蓝航天火箭总装基地配置了柔性化智能总装系统,可实现6发火箭并行装配并支持快速换型生产;同时还集成了包含协作机器人辅助装配工作站、自动化焊接工作站及数字孪生检测平台在内的智能制造系统,以及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

深蓝航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先进制造能力的引入,旨在显著提升火箭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为公司未来“一年一迭代”的大运力火箭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商业化交付”奠定基础。

东风劲吹

中国商业航天今日之“加速度”,离不开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

从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商业航天列为国家“新增长引擎”,再到2025年被进一步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从《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到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一个又一个重要文件,均明确提出要鼓励引导商业航天发展,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这些规划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调。

政策的驱动,并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

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持续出台,同时,政策层面也强调在可重复使用火箭、先进卫星平台、SAR等有效载荷技术、星间链路、在轨智能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攻关,并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

顶层设计加速推动的东风之下,地方政府也纷纷将商业航天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赛道,竞相布局。

例如,深蓝航天无锡基地的建设就得到了无锡市政府的专项政策支持,深蓝航天的B2轮融资也是由无锡高新区投控集团领投。

在深蓝航天总部暨液体火箭总装基地开业仪式上,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表示,此举实现了无锡高新区在全市商业火箭总部及总装项目上的“力拔头筹”,并将带动地方航空航天产业的崛起。

北京市发布的《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其目标亦直指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并打造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其支持重点涵盖了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低成本高分辨率SAR卫星研制到大规模星座建设与运营等全产业链环节。

上海市则对商业火箭、商业卫星、星座建设等优势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链主企业整合资源。广东省发布的行动方案,则致力于构建“双核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从火箭、卫星到应用的全覆盖产业链,并对星箭制造、天地往返、星座组网与测运控、空天信息实时处理等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激励。

在《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中,亦提出到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据艾媒咨询及华经产业研究院等机构的数据分析,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元至2.8万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因其全天候、全天时成像的独特优势,市场规模也保持着稳健增长。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数据,全球SAR图像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14.55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约28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8.4%。

(作者 郑晨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郑晨烨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六大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 转自:南京日报六大行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1年以内定存产品年利率跌至1%以下南报网...
刘国中出席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 中新社日内瓦5月20日电 (记者 德永健)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应邀出席...
“晋察冀音乐党史课”在雨花开讲 南报网讯(记者 余梦迪) 5月20日,由中共雨花台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联合...
今早读 | 确认了!陈奕迅女儿... 5月21日2:55,迎小满小满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有两层含义...
省内首批 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来源:江南晚报  数据共享时代,如何在确保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无锡...
英媒:丹麦议会预计将通过实施一... 【环球时报记者 杜天琦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杨征】英国《卫报》20日报道称,丹麦议会预计于6月1...
面对关税压力,应对经济“逆风”...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张矜若】“在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缓慢后...
北京新一批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启动... 转自:千龙网一辆车不足两人次乘坐,这样的低客流夜班公交线或被撤销。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启动了新一批公交...
中国代表团在世卫大会一般性辩论... 经济日报日内瓦5月19日讯(记者梁桐)当地时间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开幕,会议...
兆易创新:2025年一季度收入... 03.兆易创新分析师称,2025年一季度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17.32%,归母净利润2.35亿...
马科斯称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据《菲律宾星报》等菲媒20日报道,菲律宾总...
某幸咖啡:西式快餐与咖啡赛道拓... 03.餐饮分析师称,西式快餐与咖啡赛道拓店强劲,某幸咖啡门店破万,部分品牌客单价企稳回升。酸菜鱼、卤...
退役军人服务提质增效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董争 记者孙昊)年初以来,齐齐哈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构建“宣传引导+...
检出强烈燃气味,智利总统府等多... 转自:上观新闻当地时间5月20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消防队通报,因多区域检测到强烈燃气味扩散,圣地亚哥...
今年新加坡海峡抢劫案激增,专家...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19日报道,亚洲地区反...
人民日报钟声:交流合作,实现科...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国家航天局日前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包括美国布朗大学和...
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无端打压中国...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美国商务部13日发布意在打压中国人工智能(AI)的指南,...
并购重组“活力满满”,各方热盼... 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整合升级等方面,发挥...
莫邦富: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做...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编者的话:日本媒体近日报道称,美国与英国、中国就下调关税达成协议后,日...
免签新政催生入境潮,智慧口岸建... 随着我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智慧口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五一”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