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2025年一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49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951.44亿元,同比增长3.7%。
综观深圳各区,各区基本保持第二产业正增长,共有五区二产增速跑赢深圳全市平均水平(3.7%),分别是宝安区、光明区、坪山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其中,坪山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区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从一季度深圳各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来看,前三名与2024年保持一致,依然为龙岗、宝安、南山三区。
其中,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龙岗区以808.44亿元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占到深圳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7%。紧随龙岗之后,宝安区以567.89亿元位列第二,南山区以474.84亿元位居第三。
今年一季度,龙岗区第二产业中,其他优势产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如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3.3%。多工业品类产量增长,汽车仪器仪表产量增长193.6%,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84.4%,服务机器人增长31.1%,锂离子电池增长27.7%。
今年以来,机器人“打”得火热,其中多家企业来自宝安与南山。
当来自宝安的斯坦德机器人在北京小米汽车超级工厂现身,灵锶智能的旺财机器人在哈尔滨亚冬会巡检,墨影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富士康、比亚迪“打工”时,南山优必选、越疆科技、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机器人企业,遍布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链成创新浓度极高的“机器人谷”。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初,深圳多区推出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这为培育未来的专精特新、“独角兽”等企业提供了土壤。如,南山推出“六个一”行动方案,推出“模力营”5万平方米免租空间、“零租加速营2.0”5万平方米孵化空间,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为初创团队提供1年免费支持等。
多区二产迎“开门红”
今年一季度,深圳东部多区工业迎来“开门红”。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33亿元,同比增长54.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大鹏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4.5%,坪山区达12.9%。
在汽车制造业等领域,深汕特别合作区继续“领跑”。2025年第一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6%,较深圳全市平均增速高出54.3个百分点。
其背后,或离不开比亚迪这一“链主”企业带动,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已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超过315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三、四期项目,满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2200亿元。
大鹏新区的二产增加值虽在深圳各区中排名靠后,但增速可观;其规上工业总产值总产值达到145.37亿元,增长23.2%。
从整体情况来看,第二产业为大鹏新区经济的“大头”,占到其GDP的六成。2025年,大鹏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目标增长6.5%,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开工建设比亚迪葵涌园区提容项目,壮大车规级半导体产业,同时加速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新赛道发展。
坪山区同样为工业占主导的辖区,一季度,其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3.94亿元,占到其GDP的67.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
作为比亚迪版图上的重要一块,今年以来,比亚迪在坪山总部陆续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超级e平台技术,并推出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外,坪山同样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力。比如,围绕芯片制造、存储芯片、智能传感器、光电芯片等基础制造层面,坪山集聚了中芯深圳、嘉合劲威、昂纳科技、惟德精准、睿瀚医疗等企业。
2025年,坪山提出围绕“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千亿产值、生物医药千家企业、芯片制造千亿投资”优势产业集群。